语言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国际汉语教材质量评估及标准建构
——记暨南大学宗世海教授讲座
为了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与学术能力,2019年5月9日下午1点半,在独墅湖校区1005-5339举行了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国际汉语教学研究专家宗世海教授主讲的“语言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国际汉语教材质量评估及标准建构”为主题的学术讲座。
宗世海教授是专业学术季刊《华文教学与研究》(前身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进入中国社会18新利备用网站 评价中心CSSCI来源期刊)的创办人和前执行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国际汉语教学特別是海外华文教学。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含合著)8部,曾赴14个国家从事华文教学、师资培训、讲学和调研活动。
本次讲座主要是结合运用“中文助教”编写、分析教材的经验,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材料(对话篇章)语言知识、语用知识、活动练习等角度对国际汉语教材质量评估提出一些基本标准。
首先,宗教授推荐了许多权威的对外汉语的教材和工具书,这对深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宗教授一开始就提出“语言教学本质的目标的是语言能力的培养”,宗教授强调了语言能力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继而对各国的教材使用情况以及对现行的教材概况做了简单的梳理。宗教授指出,中国人在没有系统学习语法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准确掌握汉语规则,充分说明习得对于掌握一门语言的重要性,强调“在用中学”。
宗教授认为“精读+小四门(听说读写)”的教学模式太过复杂,执行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压力大并且学习效果并不明显,指出一些国家(比如菲律宾)已经明确抛弃这种教学模式,明确倡导“听说+读写”的教学模式,提出“如果只开设一门课程,只需开设综合课,如果能开设两门课程,可以开设听说课和读写课,听和说是不是分离的,同样的读和写也可以同步进行”。
接着宗教授给出了研究教材的一些维度,第一是所依据的理念,教学原则,目标,大纲,教学模式;第二是教材编写的原则;第三是教材的会话;第四是篇章;第五是注释和翻译第六是活动和练习编写,指出这是当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最薄弱的地方,不仅教材编写差,而且这方面研究也不足;第七是多媒体教材作为新兴的教具,已直至手机网络;第八是教材编写,指出了会话的编写的差劲,提出有的教材的会话的编写脱离日常,所用词汇虽符合大纲,却不是地道的对话中使用的词汇,并强烈推荐外国学生观看《家有儿女》。
最后是答疑环节,同学们询问宗教授现行对外汉语课程设置的问题以及向宗教授请教适用于泰国的教材等等,教授都为同学们详细解答,给同学们提供了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讲座的最后,陶家骏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宗教授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堪称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陶老师对宗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邀请宗教授今后有机会多来我院讲学交流。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对教材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打开了新思路,有助于同学们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术思考与研究。
(图/文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