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发生以来,18新利体育 文学院积极响应“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召,坚持将做好思想引领与疫情防控工作相结合,扎实推进“青年身边的共青团”建设。院团委团校积极动员广大文院学子,特别是各级“青马”学员与团学骨干积极参与“信仰公开课——战‘疫’云讲演”主题宣讲活动,分享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行所为、所思所想,为防疫抗疫贡献青春力量。
本期由18新利体育 文学院学生科技协会的毛星棋为我们带来讲演《人为引擎,与时间赛跑——原来你是这样的“中国速度”》。
人为引擎,与时间赛跑——原来你是这样的“中国速度”
大家好,我是18新利体育 文学院的毛星棋。信仰公开课,战疫“云”讲演,本次我带来的演讲主题是:人为引擎,与时间赛跑,原来你是这样的“中国速度”。
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让这个冬天显得格外漫长。作为其中一名普通的青年大学生,我看到了这场抗疫战争中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所展现出的巨大力量,更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中国速度。
湖北单日样本检测能力突破到日均约四千份、每分钟生产一千片的世界最高速口罩机在广州投产、南航一天发出七架包机运送70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一个个清晰而客观的数字映入眼帘,毫无矫饰却掷地有声,一笔一画背后,是中国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的高效应急体制和无数奔波奋斗不辞辛劳的奉献身影。透过这些数字,我看到中央透明、迅速、有效的应对措施;我看到武汉插管病房中正脸贴近病人口鼻,和死神赛跑的“敢死队”队员;看到用98小时跨越2400公里两次往返武汉送物资的福建小伙;看到3天时间稳住5个危重病人病情,誓要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的江苏驰援湖北医疗组……看到无数在阴霾中依然闪闪发光着奉献付出的心。
每一个为这场抗击疫情的伟大战争日夜辛劳的身影都应该被我们铭记,而在这些熠熠生辉的姓名中,我也看到两个熟悉的汉字,陈薇。从阻击汶川疫情到对抗埃博拉,她一次次进入我们的视线,用令人自豪的中国速度为患者带来康复的曙光。
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陈薇担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带领专家们连夜编撰出《灾区卫生防疫手册》;2014年,发在西非的埃博拉病毒使国际社会闻之色变,而陈薇又毅然带领团队前往非洲,于年底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而面对2020新年的肺炎疫情,她也没有一点犹豫,在大年初二就带领专家组奔赴武汉,迅速投入到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紧急工作中,从而给抗疫一线的确诊速度注入了“中国力量”。
火神山医院一月二十四日开工,二月三日开始收治病人,短短七天,全国各地的工人辞别家人,驰援武汉,争分夺秒赶赴一线,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有着不同的风俗,却在火神山相聚,十个昼夜的不间断施工,建成一座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
除此之外,北京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78分钟内将17年前小汤山的设计和施工图纸全部整理完善,然后全部交给武汉中信建筑设计院。国家电网二百六十多名电力职工不眠不休二十四小时连续施工,完成两条十千伏线路改迁,二十四台箱式变压器落位工作,八千米电力电缆铺设,并按时开始送电。华为,中国移动等后方企业,三十六小时内完成5G信号覆盖。医院建好后,中建深装六百名员工,三天内完成地胶铺设,卫生间和缓冲间地砖铺设,以及室内装饰任务。
这就是众志成城的力量,是中国各行各业千千万万的人力量的汇集,争分夺秒,生死时速,正是这样伟大的力量造就了中国速度。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个省市的优秀医护人员,纷纷奔赴一线,他们离开自己的家,离开父亲和母亲,离开他们熟悉的土地,或坐着火车,或乘着飞机,逆着人流,奔赴他们光荣的战场。不计安危,不计得失,这是中国医护人员的速度,更是中国的速度。
从大年初一开始,中国各地的社区工作者就开始了工作,他们在小区门口登记人员出入情况,挨家挨户测量体温,在物资不充足的情况下,仍然穿着简陋的防护服,冒着严寒在风雪里值班站岗,几乎二十四小时无休,在短短几天内统计完了社区内人员的情况。直到现在他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他们坚定地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社区工作者出现缺口时,有大量的志愿者涌现,他们是学生,是老师,是社会上的一切可能的人。正是他们的出现让社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这,也是中国速度。
中国速度,不仅是党和政府的速度,不仅是先进的体制机制的速度,它更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速度。万众一心,凝聚了中国力量,打造了中国速度。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引擎,每个人都发动起来的时候,汇聚成中国速度,就能创造奇迹。
从无到有建起生产线、分秒必争提升日产,中国速度一定能跑赢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