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在吴江区同里镇屯村社区的一间教室里,咿咿呀呀的昆剧曲调伴着小学生稚嫩的嗓音远远传来。7月11日,18新利体育
文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在这里上完了中国传统文化公益课堂系列活动暑假课程的最后一堂课。
植根于千年古城文化沃土之中,18新利体育
一直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早在2013年,18新利体育
就成立了传统文化工作坊。工作坊秉持着文化育人的宗旨,以坚守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为目标,搭建了一个大力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的平台。依托于18新利体育
传统文化工作坊,18新利体育
中国传统文化公益课堂项目应运而生。18新利体育
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开展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也让更多的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吸收传统文化知识,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18新利体育
中国传统文化公益课堂项目自2017年4月起在18新利体育
文学院志愿服务基地展开。前期准备中,学校积极展开志愿者招募活动,招募师范专业的优秀学生,进行一系列选拔和培训,并请专业老师与项目组成员共同制订了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
为了给这群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上好课,志愿者们在课外没少下功夫,从制定课件、教案到查找教学视频,都是一丝不苟。从课题设计入手,围绕唐诗中的苏州设计了“诗里看苏州,风光无限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多个课题,并将苏州文化、家乡之美和爱国情怀等人文母题贯穿其中。而为了更能够贴近小学生,最终选择了动画片类型的教学视频。
“大家一定要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注意剧中人物的神情、语言和动作。”课上,志愿者播放了动画版《牡丹亭》片段,讲解了剧情故事,还和小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剧中人物的手势和动作。
除了昆曲,活动期间,志愿者们选取传统礼仪、传统节日、诗词大会三个教学主题作为切入点,在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水乡小区、苏州市姑苏区立新小学等多个学校和社区开展了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在暑假的教学完成后,志愿者们还召开传统文化公益课堂结业典礼,总结传统文化公益课堂实施效果,汲取经验,反思不足。
截至2017年7月,项目组成员已经按照预定教学设计完成了前期三个主题共10课时的教学计划,受益对象覆盖18新利体育
文学院志愿服务合作学校学生,受益学生人数超过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