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18:30, “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讲座在1005#5339报告厅如期举办。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团委主办,由文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主讲老师是中国现代文学馆首届客座研究员、18新利体育
文学院教授房伟。
首先,房教授回顾自身校园经历,将二十年前的中文系与现今的进行对比,着重强调作为文学院的学生必须具备口才与写作能力,体现专业的优势性。针对文学院本科生书写能力逐年下降的现象,他提出大学应充分开发学生写作能力,提升中文技能。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给文学带来了第二次腾飞,文化出口也将迎来一个大的高峰,网络文学的触角伸向世界,这对于同学们而言是一个福利机遇。但同时面对文科产业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同学们需要将学术思维与创作思维形成共通性。
房教授引用了清代诗文学家陈衍的诗句“肯并学人与词客,何难出笔雅兼风”,认为学者与作家具有不冲突性,学术与创作应该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学养与文学表达的统一。借用学者作家钱钟书否定“学人诗”的观点,房教授表示:传统学术过度追求理性思想与哲学性,缺乏创作性思考,学者小说应建立更深的学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升文学的故事性和形象性。
对于本科生创作,房教授建议同学们需要在创作之初就打下好的基础,并表示:真正伟大的作家是不可以培养的,但是一个优秀的作家是可以培养的。
随后,就如何提升文学创作能力,房教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写作训练技巧。最初可以从观察能力入手进行训练,他以严歌苓为例,通过分析具体文本挖掘其中的写作技巧,如严歌苓能“看人能看到骨子里面”,即观察人物的深刻性与典型性。在描写手法上,他列举张爱玲、契柯夫等作家的作品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同学们创作需要尽可能摆脱文艺腔与鸡汤派,应多刻画人物特点,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对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和细节性的塑造,房教授建议同学们要善于观察日常生活,比如在公交车上观察不同的人的神态行为,或者观察大自然,每日做好观察日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进行细节的训练、人物侧写的训练。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房教授就台下同学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其中,对于“如何实现从现实生活素材到文学作品的转化”,他建议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可以从短篇小说和诗歌入手进行创作,由此锻炼故事构造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他将博尔赫斯描写黄昏落日所用的反常而合适的比喻与其他诗人的描写进行对比,解读其理性精神与悲剧般的感性精神的统一。而这种统一性也就是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之间所需要的联系。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