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礼拜三沙龙的主题是吴中四才子,即唐寅、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主讲人沙垠娥从吴中四子的崛起原因、创作主张、人物简介、影响、唐寅的落花诗五个方面入手。
主讲人首讲吴中四子的崛起原因,从社会经济与文学思想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于文学思想,主讲人还特别强调了阳明心学的这个问题。
接着沙垠娥重点讲了吴中四才子的创作主张。主讲人首先将四才子与明代前七子作了比较。前七子即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主讲人首先阐述了与四才子前七子一定的相似性,而从地域上讲四才子是南方,前七子是北方,带有各自地域文化的印记。讲者归纳了吴中四子主张1、文学独立 内在需求 反对理学,举了祝允明的例子:祝允明指斥《文“腐颊烂吻,触目可憎” 原》祝允明《祝子罪知“诗死于宋” 录》“最非美者,道学也。道学奚不美乎?为之非诚,其病不胜,故为不美之冠。”“最美者”是“经”:“夫经文之所以为至者,何也?以其篇无无用之句,句无无用之字,一字有一字之义,一句有一句之情,一篇有一篇之旨,由其道广理充,气厚情实,所以自然丰茂。”文即言,言即文;―文即道,道即文。又讲文徵明:“昌�操其所长,宜被当世赏识;而尚羁束于校官,懊懊褐素,退就诸生之列,使不得一伸吐所有。虽欲强颜排解,作为闲适之辞,得乎?”再谈徐祯卿:“盖因情以发气,因气以成声,因声而绘词,因词而定韵。此诗之源也。”唐寅:“吉人之词寡,长者之情真。言寡则可信,情真则可亲” →陷入“俚俗”境地,王世贞:“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沙垠娥谈到了古文辞、复古的问题古文辞与科举“时文”是相对立的 文徵明《上守�先生书》不愿意“日惟章句是循,程式之文是习” 愿意“时时窃为古文词”,“欲追古人及之”提倡“古文辞”唐寅偏向六朝而兼有白居易的浅俗率易比如他的《金粉福地赋》、《桃花庵歌》祝允明追慕秦汉如《短长行》他们重视“古文辞”实际的目的是为了摆脱程朱理学、官方政治对文学的约制,追求文学的独立性,追求文学中自然的、真实的情感表现。
第三部分是人物简介,接着,主讲人谈到了吴中四才子的影响。总的来讲吴中四才子影响不如前七子,主讲人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吴中四才子科场不顺,四人中只有徐祯卿27岁中进士,却32岁遭贬,33岁死,其余众人,尤其是唐寅,都遭受过科场的残酷大计,这一点显然比不上前七子,科场不顺,就无法跻身士大夫上层,就减少了四才子的影响还有吴中四才子的观点不太激烈,前七子中李、何激烈鲜明李梦阳认为“宋无诗”、“宋儒兴而古之文废” 、“真诗在民间”、“予之诗非真也”;何景明的《杂言十首》:“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宋无诗”。
而吴中四才子中固然有祝允明“诗死于宋的评论但总体上还是不如李、何的观点激烈,讲者接着谈到创作途径的问题:祝允明追慕秦汉;唐寅接近六朝气息,兼有白居易的浅俗率易;文徵明受宋诗影响;徐祯卿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何景明、迪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讲者最后谈了唐寅的落花诗,讲者认为唐寅落花诗有五大主题即:1、抒发惜春、留春、游春、伤春的情思 2、对古今无数绝代佳人的同情3、对光阴易逝、年华易老的感慨4、充满了郁闷不得志的情绪5、看穿忧患、繁华一梦的“色空”思想。 分析了唐寅多次书写落花诗的原因一方面与当时的文人风气有关系:①师友彼此互赠诗画比较频繁②反复书写自己的得意之作是当时文人雅士普遍做法,另一方面是唐寅自身的内驱力的作用。
在主讲人介绍完自己对吴中四才子及其创作风格的了解之后,
文学院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