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李述汤院士荣获第九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
时间: 2022-11-12 浏览次数: 515
2022年9月21日,中国侨联第九届新侨创新创业成果交流活动在京举行,会上对第九届“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奖者进行表彰,并举行“踔厉奋发 科技报国”主题论坛。我校李述汤院士荣获侨界最高奖——“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这是继“江苏省侨界杰出人物”之后,李院士获得的又一项侨界殊荣。在此谨向李述汤院士表示热烈祝贺!
据悉,“中国侨界贡献奖”由中国侨联于2003年设立,每两年举办一次,在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等单位的支持下,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设立的目的是展示和表彰新侨在回国的创新创业成果,以吸引更多的海外侨界人才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今年共评选出128名获奖人员,其中一等奖52名。此次李述汤院士荣获“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是对李院士在立德树人、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极大肯定。
李述汤院士是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国际著名科学家,他生在大陆,长在香港,定居在美国,成名又在香港,晚年重回大陆,他一生漂泊,最终选择了在苏州续写纳米领域的传奇。他说,“在我心中,父亲一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抗日英雄,受他的感召,我从小就立志:有朝一日能够像父亲一样为国效力。在国外生活了1/4个世纪,能做的,可以说都做了;可是我却一直难以忘怀当年出国的初衷是为了要回国,要为国家做事。”
所以,此次获得“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让李述汤院士感触颇深,这不仅是对他学术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对他献身于祖国科研和教育事业、至诚报国精神的高度赞同。手捧获奖证书,李院士脑海里浮现出父亲高大伟岸的身影,耳边响起父亲语重心长的叮咛,他非常想与父亲分享这份荣誉,因为它承载了父子两代人沉甸甸的爱国之情,传承了李家男儿热血报国的家国情怀。
李述汤的父亲
李秉纲,男,1908年4月出生于湖南邵东里安叙伦堂。少年时就读于资东书院,后入长沙,于湖南省妙高峰中学高中毕业。1926年起先后在黄埔军校六期、陆军军官学院学习,1929年毕业。1931年至1943年,历任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将。1949年携全家移居香港,1973年随四子李述汤去美国居住。因思乡心切,1982年回家乡湖南邵东定居,1983年12月因病去世,享年76岁。李秉纲在湖南长沙读高中期间,深受各种思想激荡,高中毕业后,他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毅然弃笔从戎,考入了黄埔军校六期。1937年卢沟桥事件发生后,我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他先是随部队奔赴浙江抗日前线,后奉命增援淞沪现场。据他晚年回忆说,当年战斗极为惨烈,我国部队誓死守卫,很多战士战死沙场,有些连队的官兵全体阵亡。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战,他奉命驻守滇西,多次与日军正面对抗。1942年4月,日军由缅甸入滇西,他率部迎击日军于怒江河畔,尽数歼灭来犯日军。据他现居住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妻弟李侃老先生回忆,当年秉刚先生在亲自撰写的《悼亡妻琼如文》中曾写到:“始因抗战,深入西南,虽生活无虑,然迁涉靡常,由湘而黔、而渝,颠沛流离,徒苦风尘……。”这正是他在西南诸省保家卫国时的生活写照。传承父辈精神,赓续爱国血脉
回顾李述汤的奋斗历程,缘于他父亲对他的熏陶和教诲。李述汤拿出了他三十岁那年,父亲给在纽约罗切斯特的他寄来的一封家书,大致内容如下:“述汤:人的出身都有其定数,聪明才俊也有他自己的缘分和机遇……国家富有,民众富裕。纵览古今,人的成功无不都是源于平日里不懈的积累再加上生逢其时的机遇,并非只是因为偶然一时的幸运才改变人生。书上说,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溺爱自私只会自惭形秽。你现在正是成家立业的年纪,正值你三十岁生日。我自己做了一首诗,在远方为你祝福!重洋负笈赋长征,十载寒窗喜有成。学问功深双珠灿,愿为吾国我家英。”诗文翻译:远赴重洋读书深造就好像是你的一场长征,我也很高兴你十年寒窗苦读终于学有所成。在学术研究和功劳方面你都有着不菲的成就,为国效力是我家的好儿郎!
李述汤的志愿军大哥
谈到李家儿郎的赤子之心,又看到最近祖国以最高规格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新闻,李述汤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大哥李述尧。1949年,父亲携全家移居香港,当时李述尧已经成年,他选择留在湖南,随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军,加入了抗美援朝战争。踏寻父亲的足迹,李述尧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战斗,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也让这种报效祖国的情怀代代相传。因此,李述汤也特别想把这个奖分享给他的大哥。
李述尧,男,1934年11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初入朝参加抗美援朝,1958年4月回国转业至黑龙江建设兵团,1982年携全家由黑龙江调至湖南,一直从事政协、侨联相关工作,2005年9月因病去世。李述汤父亲与李述尧、李述汤两代华人都对祖国有着深厚感情,无论身处何地,时刻心系祖国,这是值得歌颂和铭记的强烈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怀。李述汤院士在海外游历了1/4个世纪,回到中国生活工作了逾1/4个世纪,现虽已年过古稀,但仍如年轻人一样不知疲倦,没有停下勇攀高峰、科技报国、以身许国的脚步。他不仅率领团队在18新利体育
续写了传奇,而且承担起苏港澳三地科教合作的使者,带领团队与澳门科技大学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助推“长三角”和“大湾区”在纳米科技领域强强联手,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来源|18新利体育
FUNSOM
扫一扫分享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