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新利体育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构建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传承文化、服务社会,推动美育教育创新开展,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构建美育管理体系,突出美育的重要地位。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校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员协同参与的管理体系。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成立普及艺术教育管理机构——艺术教育中心,健全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推进美育评价改革,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利用“云中苏大”大数据形成美育“图层热力图”,分析学生美育兴趣点,有针对性地推进美育课程、实践活动优化。
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彰显美育的育人价值。挖掘美育思政元素,用好课堂主渠道,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用好学校历史精华,如创作交响乐《东吴畅想》、话剧《丁香·丁香》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成立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优化美育课程设计,开设艺术史论、艺术鉴赏、艺术实践等美育课程120门,实行“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开发美育课程数字资源,打造《江南音乐文化之美》等一批精品慕课,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探索将美学、艺术学课程纳入师范生及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丰富美育实践活动,开展“梦想开始的地方”新生美育第一课、“美育温润心灵”等品牌活动。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每年举行音乐会百余场,受益学生数万人。加强艺术团建设,学校东吴艺术团、交响乐团、合唱团受邀参加各级各类大型演出,亮相国家大剧院等舞台,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提升美育的铸魂功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江南丝竹”传承与研究基地建设,走进省内大中小学及周边社区,建立服务基地15个,每年举行音乐会数十场。连续14年开展“戏曲走近大学生”活动,每年邀请20余名“梅花奖”等戏曲界顶尖奖项得主走进课堂。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学校艺术团多次出访俄罗斯、奥地利、老挝等国,通过评弹、民乐表演等艺术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设特色课程,成立“江南丝竹创作与研究中心”“中国昆曲评弹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积极推动地方传统文化传承。
拓展服务社会空间,弘扬美育的教化力量。强化社会服务意识,依托“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每年在40余所大中小学举办各类文艺活动数十场,受益学生4万余名。拓展学校艺术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结合校园开放日,将博物馆、美术馆向社会有序开放。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树立“东吴艺工联盟”美育志愿服务品牌,引导师生强化服务社会意识,通过艺术课堂,向中小学提供公益服务,引领文化风尚。综合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美育资源,培育“看见大山”美育扶贫项目,为重庆酉阳等地43项非遗项目等设计开发文化产品,助力地方脱贫攻坚。
链接: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222/moe_1741/202101/t20210104_508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