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报》头版头条:铸魂逐梦 涵育新人

发布时间:2021-12-22浏览次数:10


近年来,18新利体育 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施辅导员“1+N”领航、“8+N”融通和“成长陪伴”等计划,勾勒学生“数据画 像”,“云端”指导和躬身引导并行——

铸魂逐梦 涵育新人

“张克勤是我的学业导师,他总是结合最新纺织科研成果讲解理论知识,聊科研‘牛人’的感人事迹,特别有意思,激发了我深入钻研的兴趣。”近日,18新利体育 2019级学生韩颖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以《天生丽织——免印染结构色纤维全球领航者》项目斩获奖项。她将一条成功“密码”,归结于学业导师的启蒙。 

韩颖所说的“学业导师”,是今年18新利体育 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成长陪伴”计划的导师之一。“近年来,我们深入开展‘铸魂逐梦’工程建设,依托大数据画像,围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需求,从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等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8新利体育 党委书记江涌说,“铸魂逐梦”就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打下成长成才的坚实基础。 

携手成长,德能并重全覆盖 

“回顾四年,才发觉苏大的陪伴已融入我成长的每一步。”丁天龙是苏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8级的班长,每个学期开学前,他都会和辅导员沟通好学期内的班级工作。从思想引领到学业指导,再到生活关怀,丁天龙坦言,导师的陪伴和学校的培养如春风化雨般沁人心脾。

“大学时期处在向社会过渡的前站,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需要过来人为其引路开道,需要知心人的陪伴和关爱。”18新利体育 校长熊思东介绍说,学校编制了本科阶段4年8个学期的日常事务清单,实现“一年级‘全覆盖’、其他年级‘高功能’”的纵向陪伴路径。 

熊思东进一步解释说,整个路径可称为“8+N”模式,其中“8”指4年8个学期内,学生需要完成的规定动作,体现全过程的培养;“N”指学生的自选动作,体现自主化、个性化的培养指导。

实施过程中,各学院在纵向上突出年级教育管理重点,入学适应、学业规划、职业生涯、社会实践、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涵盖大一至大四各个阶段。横向上,结合专业特色与资源优势,推进N种特色化学生管理模式,积极搭建学生成长陪伴平台。

今年4月,苏大“成长陪伴”计划经审议通过。9月,一支由1235名导师与949名导生组成的“德政导师、学业导师、生活导师”的陪伴队伍,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科研训练、创新实践等方面给予2021级6628名本科新生专项引领和全过程陪伴。 

陪伴不仅重德育。一批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成为本科生德政导师,同时陪伴导师还重点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科研方法,为学生做学科前沿引导和学术规范督导,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李孝峰是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他既是学生的学业导师,也是学生的德政导师。在学业方面,他重点面向学生开展专业学习教导、科研方法指导。在他的指导下,学生赫一涵所在的毕业设计队伍获评2021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团队。

“工科教育与课程思政要有机融合,做到‘如春在花、如盐入水’。”在李孝峰的课堂上,经常闪烁着薛鸣球院士和潘君骅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光学科学家“一生追光”大师情怀。“成长陪伴是师生良性共长的土壤,既为学生提供成长动力和稳定专业思想,又助力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教学相长,进一步担当好学生的示范。” 

榫卯互力,领航发展培育“大先生”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木质建筑中最基础、最常用的构造之一,凹凸结合,形成相互咬合、受力稳定、和谐平衡的关系。”苏大金螳螂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薛曦带领学院辅导员团队立项开展“榫卯党建工作法”研究。“榫卯互力”印证了学院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的内涵与举措。

“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学校将提升辅导员的育人能力作为提升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鼓励辅导员提高品格、品行、品位,立志做领航学生发展的‘大先生’。”18新利体育 党委副书记王鲁沛说。

辅导员“领航”计划是苏大“铸魂逐梦”工程的首要环节。通过分类领航、结对领航、团队领航、示范领航,学校辅导员队伍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大幅提高,年轻的辅导们不再单枪匹马地工作,而是凝成一股强大的育人合力,一批优秀辅导员团队活跃在校园里。

“网思园”工作室就是其中的代表。自成立以来,该团队聚焦网络思政育人,依托微信公众号“苏大小管家”唱响“网思园”好声音,讲好身边优秀青年的故事。截至2021年10月,“苏大小管家”关注达2.4万余人,原创文章超300篇,累计阅读量达43万余次,长期位居省“校园媒体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行榜”前列。

针对育人中的难点、堵点,苏大特别组织17名团队负责人围绕党建创新、思政金课、以文育人等专题,建设辅导员专项团队。依托传统文化工作坊平台,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阴浩选择“以文育人”专题。他和团队在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上下功夫,带领学生诵读、传抄,让学生真正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没想到我的工作实例这么有用,结对领航真的是结‘对’了!”开展“领航”计划后,苏大法学院辅导员胡洋与医学部党工委副书记黎春虹结对,并签订协议,黎春虹对他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指导。在黎春虹指导下,他找准科研点,今年9月成功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实现了科研“起飞”。 

第一期领航计划中,该校有21名导师与45名辅导员结对,推动领航辅导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据统计,45名辅导员共发表论文49篇,申报课题32项,完成工作案例31个,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明显提升。 

“经过培训,我们打造了一支素质强、能力强、思想引领成效显著的德政导师队伍。”王鲁沛告诉记者,通过这支队伍,学校以“筑基”为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主线,极大加强了本科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数据画像,精准定制育人“套餐”

去往教学楼的路上,有地图指引;中午走出教学楼吃饭,手机收到周边食堂的信息;进入宿舍,第一时间就看到个性化欢迎短信;下午在校园溜达,还有消息提醒附近的历史建筑和活动信息……“虽然是刚到苏大,但却一点也不陌生。”18新利体育 21级新生韦怡君说,初入校园,第一件事就是在手机上下载安装“云中苏大”App。

“苏大人在校的每一天,都与它有关。”据18新利体育 学工处处长董召勤介绍,日前,该校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校园生活记录,从选课签到、学术活动、文化生活、食宿出行等方面,对学生个体进行基本画像,实现精准发展、精准资助和精准预警。

依托“云中苏大”,该校依照学生个性化学习行为、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完成课程推荐,实现精准培养。辅导员、分管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等根据权限可以分级查询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画像系统,精准地掌握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大学四年,我们可以形成学生个人专属的、量化的、可视的年度信息大数据报告,呈现客观评价。”苏大紫卿书院党委副书记严明介绍说,作为大数据育人的首批应用书院,学院拟订了“德、智、体、美、劳”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以及42个三级指标,“这些指标非常客观,包括对过程和结果的评估与反馈,构成评估与促进人才培养的闭环。”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董筱文在例行查看数据系统时发现,一位女生连续两天没有校内餐饮消费的记录,且近期常常晚归。于是,她主动和学生联系,得知学生遭到意外挫折,情绪低落,还出现严重失眠等情况。董筱文立刻把该生列为关注对象,抽时间陪伴她,倾听她的心事,帮助她纾解情绪。“大学期间,学生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难题,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度过一道道坎。”董筱文说。

“大数据画像能更全面地展现学生成长变化,帮助辅导员工作从传统‘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董召勤表示,自从上线大数据育人以来,学校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靶向关怀,特别对“四困生”可以精准预警、提前干预。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一大数据系统,苏大建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大数据、无感知、不评议的精准资助。今年7月,河南突遇暴雨灾情。学校通过困难情况动态评估,为住在暴雨洪灾重点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55名学生每人发放1000元临时补助。“以前都要自己提交纸质申请,现在系统直接打进校园账户,十分便捷。”19级医学院王鹏博告诉记者,大数据系统非常人性化,第一时间送来暖心“礼包”,缓解了他的焦虑。

今后,苏大还计划将本科生成长陪伴预约功能纳入“云中苏大”,为学生配备导师提供更为便捷的途径。“学校将进一步增强协同育人合力,优化完善全员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覆盖,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的全方位覆盖,形成人才培养闭环,做到教书育人与陪伴成长同频共振,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江涌说。

《江苏教育报》2021年12月22日 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