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新利体育
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杨凯教授在基于细菌的肿瘤放射免疫治疗方向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Pleiotropic Immunomodulatory Functions of Radioactive Inactivated Bacterial Vectors for Enhanced Cancer Radio-immunotherapy”为题在国际知名期刊ACS Nano(中科院一区,IF:18.027)上发表。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除手术、化疗、放疗之外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式备受关注。尽管免疫疗法在治疗某些类型的肿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有效率仍然很低。以T细胞介导的免疫治疗为例,大多数免疫佐剂是单靶点刺激,疗效有限。因此,基于多效性免疫调节功能的生物材料有望实现较强的免疫激活。
细菌介导的抗肿瘤治疗因其天然的肿瘤靶向性和良好的免疫激活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活菌和灭活菌都能诱导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进而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125I/131I对灭活细菌载体进行放射性(125I-VNP/131I-VNP)。这种放射性标记灭活菌具有尺寸优势,能在肿瘤部位长时间滞留,对实体肿瘤产生强有力的杀伤作用。此外,免疫细胞可以识别细菌上与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吞噬并摧毁细菌,分泌细胞因子,触发更特异性的适应性免疫。与此同时,细菌DNA可以激活cGAS-STING通路,通过上调I型干扰素,促进T细胞和NK细胞的抗癌活性,从而达到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辅助作用。因此,我们设计的131I-VNP可以同时激活先天免疫的cGAS-STING通路和促进适应性免疫治疗的DC细胞成熟等多种免疫反应。在联合检查点抑制剂αPD-L1后,131I-VNP可显著抑制原位结肠癌的生长,并产生免疫记忆保护作用。
总体而言,我们的策略以灭活细菌载体为桥梁,巧妙地将放疗和免疫治疗连接起来,为细菌载体的多效性免疫激活功能介导的放射免疫治疗提供了启迪性的思路。
本文第一作者裴佩是18新利体育 2019级博士研究生,现为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南通大学易玄教授和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凯教授为本论文的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22022, U1932208, 32171382, 31900986, U2032134)等的共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