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进军:关于苏州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的几点建议

《调研通报》2020年第23期

  近日,《调研通报》2020年第23期栏目刊登18新利体育 中国特色城镇研究中心副主任段进军教授、东吴商学院博士生孙陆诗雨的文章《关于苏州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的几点建议》。文章指出,要重视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引导产业兼并与重构、加大人才招引、强化金融支撑、加强各板块之间的合作,将苏州生物医药打造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

关于苏州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的几点建议

段进军  孙陆诗雨

生物医药产业是苏州重点打造的先导产业,是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苏州创新领军人才集聚最多,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效最为显著的产业发展领域。将生物医药打造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是苏州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为生物医药高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对标和借鉴生物医药的“波士顿”模式,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最缺的是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没有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就缺少了源动力。生物医药属于“轻资产”产业,如果缺少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企业就缺乏“植根性”,区位选择的灵活性就比较强。我市生物医药企业多数属于创新型的,一旦其研发成果产业化以后,就很容易被其他地方更好的政策条件所吸引。因此,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前瞻布局,加快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原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重大创新产品,巩固提升苏州在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要把引进基础创新的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基础性的创新人才置于战略高度。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提升了,才能增加企业的“植根性”,才能避免我市一些生物医药企业完成前期研究成果,到了产业化“摘果子”阶段,却被其他地方更好的条件吸引过了。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必须要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与学术链等多链融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2.引导产业兼并与重构,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地标企业”。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必须要通过产业兼并与重构,引进和培育 “地标企业”。苏州工业园区不足1公里范围,集聚了400多家科技型企业和10000多名生物医药人才,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集聚力,以工业园区为核心,全市范围形成了“1+N”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但我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多数以中小企业为主,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占比58%1000万元以下占比75%。以研究和实验发展类企业占比最多,达到58%。科技推动和应用服务类,占18%。专业技术类占比13%,医药制造类4%。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是我市生物医药企业的重要特点,这就为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奠定了重要的产业生态基础。一些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研发很感兴趣,可以加强与现有中小企业之间合作,也可以通过兼并和重组,实现资本的优化整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力。通过“引进”和“培育”两种方式来打造“地标企业”,但产业的重构和兼并必须基于市场,政府只能起引导作用。

3.加大人才招引,夯实产业发展人才根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因引才而起,因聚才而兴。人才是第一资源,精准实施各类人才计划,特别是大力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级的科学家,及其他原创型和基础型人才。要关心人才的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亲属就业、子女入学等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加大人才公寓供给,降低人才购房门槛,解决好人才合理的利益关切。在人才引进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对人才的培育,不断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育:(1)企业家人才。引导创业科学家向企业家成长,增强其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和管理创新能力。(2)管理层人才。探索建立苏州市生物医药复合型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重点围绕发展特点、人才需求规律等培育一批复合型管理人才。(3)产业化人才。充分利用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等本地高校院所机构,引导企业开展合作,联合培养提升专业技术人才。

4.强化金融支撑,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新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投入大,往往要倾注多年心血、企业要投入数亿美元,要闯过分子式发现筛选与合成,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上市审批等众多难关,才能支撑一个新药从研发走到产业化的起点,这中间企业的融资问题十分突出。初创型的生物医药企业,轻资产的特征十分明显,由于固定资产较少,银行授信额度较低,资金需求较大。要加大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创业孵化与创新投入,满足不同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要吸引优秀基金来苏,支持重点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设立支持临床研发与转化专项基金,支持研发主体开展临床研究,引导推动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要引导社会资本向生物医药领域倾注,帮助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支持鼓励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境内外上市挂牌融资。

5.加强各板块之间的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必须要加强生物医药各个板块之间的分工合作,形成一个整体竞争力。各个板块要摒弃本位主义思想,树立一盘棋意识。同时,要尽快探索不同板块之间项目合作的机制,特别是建立合理的财政分成机制等。目前工业园区土地紧张,其他板块要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加大土地定向供给力度,优先保障生物医药项目落地;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分类指导,将生物医药项目与其他化学原料药项目等区别开来,将生物医药产业与其他化工产业区分开来,对生物医药产业中重点项目给予土地供给倾斜,将有限的土地资源优先用于重大生物医药项目产业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