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立峰:在金融业双向开放中提升本土法人金融机构能级

《决策参考》(第13期)2021.3.23

 2021年3月23日,中共苏州市委研究室《决策参考》(第13期)刊登18新利体育 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屠立峰的文章《在金融业双向开放中提升本土法人金融机构能级》。文章指出了“十四五”期间,中国作为拉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开放吸引力会不断提升。苏州本土法人金融机构(以下简称本土金融机构)应抓住金融双向开放的新机遇,围绕有效承接国家战略、精准支撑长三角一体化、紧密服务地方中小企业等层面的能力建设,形成更为清晰的定位和相应的机制安排,并与上海金融形成错位、互补的竞合联系,助力苏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在金融业双向开放中提升本土法人金融机构能级

屠立峰  权小锋

“十四五”期间,中国作为拉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开放吸引力会不断提升。苏州本土法人金融机构(以下简称本土金融机构)应抓住金融双向开放的新机遇,围绕有效承接国家战略、精准支撑长三角一体化、紧密服务地方中小企业等层面的能力建设,形成更为清晰的定位和相应的机制安排,并与上海金融形成错位、互补的竞合联系,助力苏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一、苏州金融业双向开放现状

苏州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闯出了自己的特色,不仅引进了大量外资金融机构,有效利用境内境外的金融资源打造区域金融高地,还积极支持本土法人金融机构开展境外投资,打造苏州与境外经贸联接的“金窗口”。一方面,本土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加快。本土金融机构中,东吴证券在新加坡和香港设立分支机构,为苏州企业在香港上市提供了全套金融服务。苏州银行在新加坡设立代表处,与 9 家新加坡同业建立代理行关系,借助新加坡同业渠道资源,丰富代付、内保直贷等业务合作机会,推动与境外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的互惠共赢。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在苏州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入驻苏州的 19 家外资和港澳台银行中,香港和台湾各 4 家,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各 3 家,菲律宾1 家,美国 1 家,无来自欧盟的银行。27 家外资和中外合资保险机构中,美国、日本和欧盟各有 5 家,韩国有 3 家。此外,还有92 家外资融资租赁企业。

二、金融业双向开放能为本土金融机构注入新动力

在不断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背景下,鼓励本土金融机构与外资机构建立多元化战略合作机制,是增强自身治理稳健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强化风险防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路径。

1.有利于增强治理和经营管理能力。常熟农商行和张家港农商行通过由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陆股通)持股,实质向 H 股投资者开放,治理效果显著提升。如果外资金融机构参股本土金融机构,在扩充资本的同时,也能传递先进经验,使本土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与经营模式更具国际化水平。

2.有利于推进业务和产品创新。苏州现有 92 家外资融资租赁企业,这些融资租赁企业结合苏州创新型经济发展特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不断拓展科技金融服务市场。昆山华创毅达生医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跨境人民币方式汇入在境外募集的资金,成为省内首家以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模式运营的项目。鼓励本土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不但能提高苏州金融市场总体规模,还能进一步提升苏州金融市场活跃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3.有利于提高风险管控能力。苏州地方法人银行都为中小银行,在资金实力、研发能力、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局限,自身科技能力较弱,外部赋能是必然趋势。外资银行风控体系相对更完善。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第四季度,外资银行资本充足率为 18.3%,较大型商业银行高出 1.8 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0.6%,比大型商业银行低 0.9 个百分点。如果引入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苏州本土法人银行能够通过交流学习、市场反馈和聘用外资机构人才等方式快速提升自身风控能力。

4.有利于提升业务国际化水平。随着“一带一路”“双循环”等战略、“RCEP”“中欧投资协定”等协议的深入推进,苏州本土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会迎来扩张期,企业支付结算需求和投资融资需求会随之增加。苏州本土法人银行与大量中小企业有着稳固联系,能够协助客户在海外建立分支网络、开展客户海外资金账户管理等增值服务。如果本土法人银行与外资金融机构建立多种合作机制,不仅能更好满足企业境外投资产生的复杂金融需求(如融资产品和避险产品),还能为开辟新的境外分支机构探路。

三、利用金融业开放提升本土金融机构能级的建议

苏州应鼓励本土金融机构抓住扩大开放的机遇,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帮助提升自身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差别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 

1.鼓励本土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充分发挥境外分支机构的窗口作用,使其业务拓展与服务苏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建议:一是支持拓展境外业务。本土金融机构对苏州产业链有着独特的认知,是苏州相关部门出海招商、全球招商的有力合作伙伴。参与招商,也是本土金融机构获取外资客户的重要渠道。可以指导“境外分支”利用“苏州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的信息资源进行业务拓展,将自身塑造成为吸引跨国公司在苏州设立投资总部的“金融店小二”。二是支持企业“借船出海”。鼓励有“走出去”意愿的企业提前与本土金融机构建立业务联系,通过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和其他增值服务,使苏州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乐意将本土金融机构的“境外分支”选作自己“走出去”的首发站。 

2.鼓励本土银行为苏州外资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苏州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占市场主体 1%,156 家国(境)外世界 500 强跨国公司在苏州有投资项目。本土银行拥有总部决策便利的优势,能够敏捷创新并为跨国公司提供差异化服务,弥补大型银行、外资银行照顾不到的业务空白。建议:一是支持相关部门与本土银行共享外资企业信用信息(企业白名单)。推动本土银行在开发面向外籍人士金融产品时有效降低信用风险。例如,国内银行因催账困难,较少核准外籍人士信用卡申请,如果拥有相关部门对跨国公司的信用信息,地方法人银行能在风险可控和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金融服务创新,不断丰富与跨国公司的业务联系。二是支持本土银行为短期入境外籍人士开发便捷支付工具。2020 年以来,苏州银行在苏州自贸片区、人行苏州中支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完成了面向日韩游客便捷支付工具——Su-Pay 的开发,这项全国首创的支付技术得到了人行总行相关部门的肯定。产品上线后,能够有效解决日韩游客在小额消费场景的移动支付问题,成为苏州积极优化外国人生活环境、打造国际营商环境品牌的新亮点。但目前民生项目的支付系统还未打通,例如,无法在公交、地铁、公园等处使用,亟待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

3.鼓励本土金融机构在不同战略层面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本土金融机构应在综合分析、研判苏州金融业双向开放现状及战略前景基础上,从苏州主体开放、长三角协同发展和国家战略执行三个层面确立新思路。建议:一是在扩大开放中找准定位和目标。在工业园区区域金融中心高地建设、昆山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相城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中,本土金融机构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苏州金融业双向开放步伐加快,本土金融机构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将迎来更加激烈竞争,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为苏州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打造特色化金融服务,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合作(如联盟、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形式),迅速补齐能力短板。二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找准支撑点。鼓励本土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主动对接香港“绿色商业银行联盟”,不断提升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信用等业务经验和创新能力。三是在营造氛围中提升发展层次。苏州有关县级市(区)结合外资集聚的历史特色,打造出了中新、中日、中德、海峡两岸等多个国家层面的合作示范区,对外经贸往来从实体投资逐步向金融开放延伸。有关部门可协助本土金融机构与跨国公司企业家举办金融沙龙,进一步拓展国际金融要素资源开放,促进国际金融与本土金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