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传统制造业华丽转身的路径与启示——震泽彩钢板产业转型的实践

《长三角观察》网络版

“双碳”背景下,如何有效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同发展,是全国各地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共性难题。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彩钢板产业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抱团发展、控制污染、技术升级、做大做强”的转型升级之路,并取得初步成效,为以长三角为代表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如何处理“补短板”与“拉长板”之间的关系,推进“短板”向“长板”转化,从而激发经济发展的“二次”动力,提供了创新的经验与模式。

 

一、成功经验

震泽彩钢板产业转型升级之前,是属于典型的技术较为落后、能耗污染较高、产出较低、用地粗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符合。但震泽并没有“一刀切”关掉所有企业,而是采取逆向思维,多管齐下,推动其转型升级,主要经验做法是:

1.有为政府的担当作为,为“两高一低”产业涅槃重生创造机遇

彩钢板产业进入门槛极低,是典型的“两高一低”产业,环境安全隐患和土地资源浪费是两大痼疾。按照以往,无论从生态环境保护,还是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出发,一刀切关停彩钢板企业都是顺理成章的。

但震泽镇政府勇于打破固有思维,充分挖掘这个所谓“低级”产业的“高级”之处。

一是市场需求广阔。从建筑工地临时建筑用房到国家地质灾害(例如汶川地震救灾安置用房)和疫情防控的应急物资(例如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再到部队使用的战略物资,都是震泽彩钢板产业的主阵地,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二是社会牵涉面极广。彩钢板产业在震泽有着40年的历史,全镇12万人中就有两万人就职于此行业,全镇70%房产销售与彩钢板行业从业人员有关,每卖出3辆汽车也有2辆与该行业有关。

三是产业提升有空间。只要加大设备投入和工艺改善,环保缺陷就能够被克服。因此,震泽镇政府一方面以严格执法倒逼企业转型,淘汰“小散乱”彩钢板作坊;另一方面引导企业抱团经营,关掉各自小企业,共同投资成立新公司,使新企业获得了技术设备和研发投资能力,突破了环保瓶颈。同时,在三年过渡期内通过共享车间集中生产、分头销售的商业模式创新,激发股东潜能,创造良好业绩。

2.政策引导的有的放矢,为彩钢板产业转型提供“链长”式后盾支持

通常传统产业转型最大的难点在于:关停企业对政府而言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政策执行基本不会出错,但社会效应不一定好;而继续保留相关企业和产业,却可能面临转型失败出现的环境风险、安全风险及经济风险,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官员的政治前途。

因此,作为“链长”的政府决策者的价值选择就非常重要,震泽镇政府态度鲜明地推动和支持彩钢产业转型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

其次,镇政府抓住彩钢板企业“小散乱”的根本性弱点,制定了导向明确的政策:在有限可供租赁的土地上,同等条件下抱团企业数量越多的新设公司将会有优先承租厂房和土地的权利。由48家中小企业联合设立的赛马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由37家中小企业共同成立的智尚公司和平创公司两个抱团企业群也在政府牵线搭桥下,入驻了一块128亩的地块,实现了现代化生产。

再次,以开票销售和纳税指标为核心,研究制定彩钢板产业专项政策,大力表彰转型升级效益特别突出、抱团成效显著、成长特别快速的企业。赛马科技就成为首家获得宝马汽车奖励的企业。

最后,作为“链长”的镇政府在转型过程中,主动协调各个部门,统筹内外部资源,统一思想认识,持续优化以企业为中心的营商环境。例如,指导赛马科技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选址落地、证照办理和环保工艺提升,实现正常生产。

3.企业抱团的形式多样,为“专精特新”小巨人雏形初现奠定了基础

在镇政府引导下,100多家“小散乱”的彩钢板企业先后抱团,重组为赛马、平创、智尚和中晟盛四家企业。其中,赛马实现了共享车间模式,专注于终端产品业务;中晟盛则是供应商抱团,致力于市场批发与B2B模式创新应用。由分散到集中的经营模式为当地彩钢板企业发展提供了许多全新可能。

第一,提高了新产品设计能力。由于产业链分工更加明确,研发、设计资源更加集聚,面对市场提出的新需求和特殊需求,能够很快投入研发设计,满足市场亟需。

第二,扩大了产能。创造了单日700套疫情防控隔离用房同时组装的记录,这背后是众多小企业聚集成一家大企业后的产能提升,是同行业企业协同合作的结果,也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4.溢出效应的不断扩散,为更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示范

彩钢板产业转型的直接效果就是增强了企业综合实力。抱团后的企业资金实力远超过“单打独斗”的单个企业,纷纷引进电焊机器人、龙门切割机、自动喷塑流水线,实现了部分工序的“智改数转”。在实现技术升级的同时,环保水平也实现了升级。例如,赛马科技等企业亩均税收与吴江高企水平相差无几,初步扭转了传统产业“粗放”“污染”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彩钢板产业转型产生了积极溢出效应。一方面,实现了土地集约使用,原先48家企业占地250多亩,重组为赛马科技后仅占地41亩;另一方面,“小散乱”企业原先占据的村集体土地被归还,并被改造成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田园乡村生态美景得以重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民生工程互相促进的转型模式被当地同为传统产业的绢纺产业所羡慕,纷纷申请镇政府帮助他们学习复制和推广。

 

二、存在不足

从政府层面来看,对彩钢板产业全链条战略谋划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第一,尚未把彩钢板产业前端研发类企业纳入视野范围。例如,没有引进有关彩钢板材料、喷涂料、承重力等相关的研究机构或企业,或者搭建对接平台。

第二,尚未引入彩钢板产业现代设备制造商。建立彩钢板企业与设备制造商之间的联系机制,将有助于产业技术的快速迭代。

第三,促进产业发展要素集聚创新举措还不够。例如,年轻人力资源缺乏、土地资源再发掘再利用等问题。

第四,在产业转型升级关键领域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例如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没有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将震泽的团体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限制了企业的竞争力。

第五,在鼓励彩钢板企业走出去方面政策引导还比较缺乏。例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如何鼓励、支持、帮助企业走出去,是震泽彩钢板行业行稳致远的应有之义。

从企业层面看,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要关注当下效益递增,还应当重视企业长远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在调研中,发现转型企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企业对可持续发展关注较少。

第一,企业研发主动性尚有待激发。企业负责人虽然意识到研发很重要,但目前研发主要是解决客户的具体需求,并没有主动进行新产品、新材料或新应用场景的研发,也没有类似战略规划。

第二,企业标准意识有待加强。企业重视产品品质与标准,但一直强调的是获得了“团体标准”,而不是国家标准,主要是因为彩钢板板房不符合国家既有标准的承重要求。但震泽彩钢板行业的板房是框架结构,不涉及承重方面的标准。换言之,彩钢板行业完全可以提出新的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但整个行业的企业家尚未有类似打算。

第三,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彩钢板企业老板大多是个体户出身,企业内部管理和内控制度等方面不够规范,对现代企业制度相关内容缺乏相应的知识积累,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三、借鉴启示

1.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规律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不能一谈到产业转型,就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先导产业、前沿产业,不应掉入以“名称”取舍产业的陷阱。而应在推动原有产业稳固发展的前提下,立足当地实际,科学论证新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禀赋要素条件,实事求是谋划发展新的产业。与此同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原有产业转型升级上,多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让老树发新枝,焕发新动能,在做优存量的基础上谋求新的增量,这也是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向好”目标的务实举措。

2.勇于担当作为

企业背后有就业、税收、产值、社会安定、消费、投资等多重因素,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有一定污染、能耗较高、土地占用较多的中小企业,如果机械执行“一刀切”关停,可能短时间内会赢得一些工作上的赞誉,但不是最优之解。而是要勇于面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战略定力,真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一步一个脚印,以时间换空间,以最小的代价协同企业解决污染、能耗、土地占用等方面的问题,推动企业涅槃重生。这也是做优本地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企业家之间的口口相传,远比招商人员上门推介招商更管用、更有效。

3.持续延伸产业链条

本地优势产业一旦确立后,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协同企业关注其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以各类产业园区为载体,招引本地优势产业的上下游企业进驻,形成产业上下游集聚发展,减少企业的市场搜寻成本和创新成本,培植产业链发展优势,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真正形成一个搬不走、打不垮的稳固产业链。与此同时,政府应协同企业梳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共性设备,政府出钱购置重大共性设备,低价甚至是免费提供给中小企业使用,并组织和鼓励企业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研发攻关,不断取得新的技术成果,始终保持领先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迈进,进而勇立市场潮头而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