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用好全省融媒体平台的对策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苏州市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各项部署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全市最重要工作,第一时间动员和组织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党员群众立即行动起来,全方位落实“一级响应”,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战。东吴智库积极落实要求、响应号召。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智库学者开展理论探索与政策建言,助力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构筑好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近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智库专报》2020年第3期刊发中心研究员陈一教授研究成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用好全省融媒体平台的对策建议 》。文中指出,当前融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政策宣传、信息公开、舆论引导等重要作用,同时疫情防控也对融媒体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一是把握疫情防控中融媒体新闻宣传的总体方向。二是融媒体新闻宣传要做到更周到的信息公开、更精细的舆论引导、更妥帖的报道角度。三是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做好信息登记、线上服务等“服务选项”。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用好全省融媒体平台的对策建议 

陈一 赵高辉

当前我省新冠肺炎疫情尚在扩散,感染人数的峰值和拐点即将到来,我省各级媒体都投入了“重兵”,不折不扣地从事政策宣传、信息公开、舆论引导等工作。由于话题的切身性和关注度极高,再基于“少出门、不见面、不聚会”等防控要求的严格执行,群众近期使用各类融媒体平台的时间和频率显著增加。我们关注并研究了近期江苏“省市县”三级媒体的融媒体平台的表现,提出进一步用好、用足全省的融媒体平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建议。

   一、疫情防控对融媒体新闻宣传提出的总体要求

从社会情绪层面看,面对疫情,群众当中担忧、恐慌、悲伤、愤怒等有代表性的社会心态普遍存在,这些心态既是对疫情的反应,也夹杂着对多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看法,这些情绪需要及时疏导和引导。从技术层面看,大量的社交媒体(包括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上的各种机构和个人的账号,近期发布了海量的有关疫情的内容,存在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等情况,不少需要甄别和应对。从防控工作的要求上看,“战疫”不仅仅是病理上的,更是心理上和社会治理上的,需要综合施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级融媒体平台要发挥自身特长,配合全省以及各地各部门,发挥主动性,营造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舆论氛围,做好各阶段的“在线服务”,用融媒体推进基层社区的防控工作,为后续生产生活的恢复提供有力支撑。

二、融媒体把握舆论导向要充分考虑疫情走向

在紧急健康风险与危机事件中,群众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六大项:已知的风险、未知风险、风险产生的原因、群众的应对举措、情感关怀、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承诺。与2003年“非典”疫情的信息传播环境相比,当前用户的信息接收、意见反馈、情绪表达已经全面网络化和移动化,这就要求各级融媒体传播平台在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执行指令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更周到的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应对恐慌、引导群众正确应对疫情的前提。相关疫情的权威、准确、及时、全面的发布,是当前各级融媒体平台的重要职责,也是体现融媒体平台价值之处。我们注意到,各地的融媒体平台对确诊病例、物资供应保障、出行信息等重要内容的发布给予了高度重视,南京和苏州的融媒体平台,还积极报道了当地的新闻通气会,以翔实的数据和具体的事实回应了群众的关切,也直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但是,相关信息公开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周到,比如适当公开有关感染病例的救治细节,解释有关决策的理由和依据,针对网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通过更周到的信息公开,提升信息公开的效果,不能“一贴了之”“一发了之”。

2.更精细的舆论引导。疫情当前,新的政策部署、积极的救治、科学的预防等,都是群众的信息刚需,只有做好这些内容,才是真正做到了舆论引导。我们注意到,江苏多家县级融媒体平台结合本地方言、文化等,充分发挥宣传和引导职能。例如沭阳融媒体中心的“沭阳新传媒”微信公众号打造了一系列方言视频,通过主播的讲解,向本地居民科普防疫知识,宜兴、高邮、启东、泗阳、阜宁等地的融媒体平台,也推出了基于地方特色的快板、顺口溜和三字歌的防疫内容。这些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为本区应急广播提供容易理解、容易记忆的素材,在地方融媒体矩阵的帮助下迅速扩散。接下来,我们建议对不同的融媒体平台、不同的受众人群,进一步展开精细化的舆论引导,要充分考虑城乡差异、感染人群及其家属和未感染人群、本地人员和外来人员等因素,防止引导中出现偏差。

3.更妥帖的报道角度。疫情的走向决定了报道的角度。从1月底疫情在江苏出现,到全省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在本地奋战在救治一线的报道,再到各地防控手段的升级。我们注意到,交汇点、紫牛新闻、引力播、最江阴等省市县媒体APP都开设了页卡或专栏,在首屏上还做了推荐,显示出报道的章法。但是纵观全省,各地媒体在“全球购买口罩等用品”“封城封村”等话题上的操作还不够周详,“一哄而上”“自由发挥”的程度比较大,同时也存在“坏事变好事”的宣传倾向。事实上,中国人抗击疫情不可能主要依靠“买全世界的口罩”,局部地区的隔离与物资沟通也要保持平衡,更要警惕在疫情初期就“总结工作经验”。因此,各种报道角度和切入点,需要更谨慎更妥帖。

   三、各级融媒体平台还有多个“服务选项”

融媒体不仅是信息平台,还可以是公共服务平台和连接人与人的网络社区平台,还有一些可以做却没有做的工作,值得全省各级融媒体平台重视。

1.涉及疫情的信息登记和问题线索报告。此次疫情期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通过微信平台征集疫情防控工作问题线索及意见建议,这意味着信息搜集体系下沉到每个手机用户。各级融媒体也可以开通类似通道,可以将信息同步收集到地方政府部门手中,便于地方政府掌握状况。

2.配合开展多种线上抗疫公共服务。如配合慈善公益机构开设线上物资登记及公示、志愿者服务需求对接;配合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医疗单位开展在线问诊和在线心理咨询;在融媒体平台上落实出城、回城报告信息系统、疑似人员跟踪制度等。

3.联合主管部门乃至商业平台,推出特定线上服务。目前大多数学校无法按期开学,但是可以通过线上手段实现“停课不停学”。中央电视台与学而思合作,开通线上直播课程。但是全国各地教材不完全一样,进度也不一样,地方融媒体平台可以早做布局,从技术上看,APP上有视频会议模块就可以进行视频教学。此外,还可以联合工会和工信部门开展疫后务工需求摸底调查、企业经营困难调查等工作。

4.支持防控工作下沉到社区。可以与地方防疫指挥部合作,在APP平台上拓展原有的网络社区提供便民服务。上海、浙江等地已经开始社区预约购买口罩,一些社区已经通过网络平台开通预约、收费和派送服务。我省各级融媒体可以利用自有APP,依托自身获知政府信息更快、更准的优势,上线相关服务模块,提供民众急需的网络社区服务。同时为社区联络搭建平台,成为基层居委会、业委会与业主进行沟通的渠道,强化疫情期间的网格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