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通报》2020年第18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疫情形势,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定信心、指明方向。
18新利体育 中国特色城镇研究中心积极落实要求、响应号召。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研究中心学者开展理论探索与政策建言,助力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构筑好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近日,《调研通报》2020年第18期刊登18新利体育 中国特色城镇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方世南教授、18新利体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姗姗的文章《慎终如始织密社区疫情防控网》。
慎终如始织密社区疫情防控网
方世南 马姗姗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于3月10日亲赴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社区是社会有机体的基本单元,是整个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缩小了的宏观社会,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苏州作为外籍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境外疫情区的中外人士回苏,部分民众还宅在家中,因此“防”的关键任务要落实到社区。必须强化紧紧依靠社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理念,慎终如始地坚决守好社区防控阵地,织密社区疫情管控网、舆情宣传网、物资保障网、居民自治网、法治保障网。
1.织密社区“疫情管控网”。社区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第一道防线。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变化灵活调整社区防控力度,要进行差异化管理,做到因势定度、精准施策,防止出现过松或过紧的两个极端。要压实压紧社区各责任主体的责任,通过网格化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将特定的社区视为大网络,划分为具体的网格,确定网格管理责任人员,明确每个网格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明确由社区干部、社区代表、志愿者等组成的网格员的各自工作职责,将社区疫情防控期间的值守、人员流动、重点对象监管、心理疏导、生活服务等明确到人、横向到边,确保事事有人管,做到不留死角、不落一户。特别要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情况,加强社区在档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做好医疗、教育、帮扶等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减轻社区防疫人员工作压力,采用无人机辅助测温、消杀、宣传等防控工作的“硬核”开展,实行三色健康码动态管理,电子码与纸质码结合起来满足不同人群多方诉求。社区在面对分层分级逐步复工复产复学带来的大量流动人员管控问题时,既要对外来复工人员和入境人员做好严格管控工作,全面排查本社区新入境人员,谨防境外输入,又要适应当前防控形势需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助力社会有序恢复。同时因社区防疫人员长期奋战在一线,需要及时做好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训工作,在防疫的关键时期补充人力战斗力。在做好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着眼长远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社区应急卫生防疫体系,加强复合型社区组织建设,优化社区功能建设,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服务,及时研判形势,做到防控举措落地开花,织密社区“疫情管控网”。
2.织密社区“舆情宣传网”。要切实抓好抓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引导,完善社区疫情信息公开体系,线上线下平台结合起来,动员居民不断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引导居民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疫情,积极持续配合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疫情信息纷繁复杂,负面舆情在网络上传播迅速,容易引发公众恐慌焦虑的社会情绪,应正面引导舆论取得社会认同。对居民长期隔离在家的不满情绪要给予理解、包容和宽容并加强心理疏导,有效回应公众关切和社会舆论,密切关注并引导民众的消极社会心态,加强对民众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将心理防控纳入社区整体部署,培育积极健康的心理和科学文明素养,引导动员居民用积极健康的心态构筑起防疫的坚固屏障。针对治愈患者、病亡者家属、被隔离人员、医护、社区一线工作者等不同人群分类施策,实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关怀,防止治愈患者出院后因歧视造成的二次伤害,防止隔离人员长久隔离的过度焦虑情绪,缓解医护和社区防疫人员因过度劳累、部分人员不配合产生的心理压力。随着一些低风险地区解封、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速度的加快,不少群众在心理上产生了已经安全的放松心态,“心理拐点”出现在“疫情拐点”前,会滋生社会安全隐患。对此,要对国内外疫情最新动态与防疫知识进行科学宣讲,多种方式大规模开展境外输入防控宣传工作,引导民众理性认识形势,意识到当前仍存在较大的疫情传播风险,警惕出现疫情防控侥幸心理,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安抚大家焦躁情绪,切实提高群众自我调节、自我防护的能力。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疫情传播的隐蔽性、复杂性,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确保“舆情宣传网”没有漏洞。
3.织密社区“物资保障网”。要充分考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按照疫情程度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防控,在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要安排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及时了解群众诉求,集中采购生活物资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保障米面粮油、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充足供应,要有序保障社区物流通畅和快递配送,允许体温合格持健康绿码的外卖员、快递员进入社区进行无接触规范配送,指导配送人员规范出入社区流程并做好登记,让居民安心隔离在家。随着国内疫情形势趋向明朗,中低风险地区的复工复产复学工作有序开展,流动人员的增加为社区新一轮防疫工作加大了难度,为减少人员大规模聚集外出,防范潜在疫情传播可能,社区可以为居家隔离人员联系可靠安全的食材供应商、蔬菜供货商或商超进行物资到社区的点对点配送,市场监管人员进驻各社区生活物资集中采购群,监督商家经营行为,有效保障“菜篮子”质优价稳,保障社区居民的生活物资有序供应。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社区工作者继续摸排、及时了解返工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中外人员的生活需求,回应居民最关切的物资问题,解决其实际困难。同时也要关爱一线社区防疫工作人员,加大对社区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物资、资金的支持保障力度,做好一线社区工作者就餐、御寒、值夜、交通等联防联控后勤保障工作,在防疫卡点等场所配备必要的帐篷、简易值班房等休息御寒设施,确保必备防疫物资的供应以激励社区广大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全身心投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全方位织密社区“物资保障网”。
4.织密社区“居民自治网”。疫情防控工作不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对社区治理能力水平的一次“大考”。为实现基层社区治理与疫情防控同步推进,应增强人们的社区共同体共识,发动居民积极参与自治,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疫情突发,社区面临防疫防控一线人员严重不足的局面,要广泛宣传、动员居民积极参与自治,成立由业(居)委会成员、大学生、热心居民等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组成的疫情防控自治小组,在社区党委的培训和指导下有序开展防控工作,完成检测点值班、社区人员摸排、日常巡查、小区卫生环境清理、为隔离居民提供代购生活物资、收集垃圾等任务。有的小区多为出租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较大,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参与居民自治的社区一线工作者要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继续严格出入管理,积极开展全面排查新入境人员工作,发现要做好信息登记并及时上报社区,要求其居家自行隔离或集中隔离14天,切实保障社区的卫生安全。继续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增强全民参与防控意识,号召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对防控工作进行轮流值班,正确引导居民认清当前疫情防控依然存在较大风险的形势,主动配合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好自我防护,减少出行不聚集,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在社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筑牢社区防控“居民自治网”。
5.织密社区“法治保障网”。要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社区各单位要落实防控责任,以外防输入为重点加强法律监督,慎终如始抓实抓细社区各项防控工作。对疫情防控不力搞形式主义导致贻误战机的社区责任主体及社区干部进行追责,用法治手段严厉查处各类利用疫情囤积居奇、以次充好、哄抬物价等违法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工作的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依法查处在疫情防控中不配合社区工作者工作,甚至威胁、恐吓、伤害城乡社区工作者的行为,入境人员必须提前报备,对知情不报、故意瞒报传染病接触史、疫情严重国家(地区)行程,违反法律规定并对疫情防控造成不利影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后果的民众要严格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健全社区应急保障体系,加强社区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水平,加大疫情法律政策宣传力度,强化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大力宣传国家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疫情防控有关法律知识,知晓相关权利义务,明确涉嫌疫情违法犯罪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依法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社区要正确处理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产生的社会矛盾,确保疫情防控顺畅与经济有序恢复同步开展,瞄准重点务工人群的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用法治保障社区疫情管控工作顺利开展,发挥社区依法防控合力,织密社区“法治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