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成长陪伴计划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4-05-06浏览次数:164


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18新利体育 立德树人之本科生成长陪伴计划指导方案》(苏大学{2021}29号)文件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特制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成长陪伴计划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三全育人”为基本保障,发挥教职员工主体作用、朋辈激励作用和社会力量促进作用,遵循“学院牵头、系部所(中心)包干、学工学科协同”的基本工作构架,建立“全院动员、全员参与、全程陪伴、全面覆盖”的成长陪伴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内容

陪伴对象

全日制本科生

)学生需求内容

主要包括学习学业需求、学术科研需求、升学深造需求具体从以下方面承接大学生需求:知识学习、技能锻炼、学业规划创新创业、学科竞赛、18新利备用网站 、升学发展等。

学生需求划分为:基础性需求、适应性需求、成长性需求、发展性需求四种类型。基础性和适应性需求为托底性需求,主要涉及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问题,多为适应性调试的陪伴,主要解决学生从不和谐到和谐的问题;成长性需求主要解决学生逐步走向成熟过程中提高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需求,属于提优教育;发展性需求主要解决学生从和谐到卓越的问题,属于拔尖教育。

陪伴内容

成长陪伴计划是从新生到毕业生成就人发展的助力过程,主要从思想、学业、生活等三个方面开展陪伴工作重点聚焦学业辅导,特别做好新生适应性教育。学业辅导以生涯规划指导为主线,面向学生开展专业学习教导、科研方法指导、学科前沿引导和学术规范督导;适应性教育重点围绕目标适应、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生活适应等四个方面,引导新生实现“八个一”的适应性目标,即树立一个目标、加入一个社团、培养一个文体爱好、交往1-2个好朋友、明确一个身边紧急救助人、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熟悉一个生活圈、了解一个苏大或苏州的特色。

三、基本思路

学院陪伴计划的运行模式以系部所中心)为基本单位,学生需求在本系部所中心)陪伴计划中实现对接和达成,超出系部所中心)提供的需求服务内容和能力的,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来实现对接。学生根据专业属性划分,物理学(师范)专业由物理教育研究所对接,物理学专业由其他系部所中心对接达成,从2022级开始,每一级新生对应一个系部所中心学生需求原则上在对应系部所中心)陪伴计划框架下解决。


年    级

专    业

负责系部所中心

2022

物理学

理论与应用物理研究所

物理学(师范)

物理教育研究所,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2023

物理学

软凝聚态物理及交叉研究中心

物理学(师范)

物理教育研究所,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2024

物理学

光学与光子学研究所

高等研究院

物理学(师范)

物理教育研究所,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2025

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与新材料研究所

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研究所

物理学(师范)

物理教育研究所,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四、实施办法

1、构建导师陪伴团队

考虑到各系部所中心)的实际情况与差异,陪伴导师可采用1+N的模式。即对每个学生而言:1表示固定导师,主要是

生活、学业、人生导师,N表示加入该陪伴团队的学生系部所中心)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的导师,具体解决学生基础性需求和适应性需求,特别是通过固定导师让每位学生有归属感学生的需求诉求会集中指向于学业方面,并将理性指向于专业知识和18新利备用网站 。

2制定系部所中心)学生成长陪伴方案

系部所中心)要根据学校学院指导意见制定符合各自实际和特点的学生成长陪伴方案,成长陪伴应贯穿系部所中心)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全局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每一个陪伴团队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开展第一次陪伴活动,确定团队名称、目标和章程,往后每月开展一次团队活动,如:组会、座谈会、学业辅导等

3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构建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系部所中心)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大学生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角度思考教育工作,要打破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界限,从学生的成长轨迹出发,从学生发展获得感出发,直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教学与学生管理相交叉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构建师生融合、协同发展的管理模式。

五、考核激励

1.成长陪伴计划领导小组负责所有陪伴团队的考核评比。考核形式分为基础考核和评价考核,基础考核以学工办每月采集数据为依据每月学工团队与导师团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评价考核以中期检查与年度总结情况为依据;

2.学院将根据考核情况推荐优秀成长陪伴团队、优秀陪伴导师参加学校评比,并将成长陪伴计划纳入教师评奖评优、职称申报以及系部所中心发展体系;

3.导师津贴按《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分配条例》标准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