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疗法(PDT)因其毒副作用低、时空可控、侵袭性小而成为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然而,肿瘤乏氧严重限制光动力治疗中活性氧产生和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诱导,从而影响PDT及其激发的免疫治疗。此外,乏氧可调控免疫抑制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浸润和肿瘤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的表达,在形成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丁大伟课题组近期设计了一种负载MnO2的白蛋白纳米平台,该平台共递送光敏剂IR780、IDO-1抑制剂NLG919和化疗药物紫杉醇(PTX)二聚体,应用于光动力免疫治疗。MnO2催化瘤内H2O2分解产生的氧气增强了PDT和PTX介导的化疗疗效,共同放大了ICD的诱导和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的活化、增殖。更重要的是,乏氧缓解通过下调M2型TAMs的瘤内浸润和肿瘤细胞PD-L1的表达重塑免疫抑制性TME,从而增加CTLs的浸润。在此基础上联合NLG919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CB),从而消除原发肿瘤,并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图1)。本研究通过双重诱导ICD以及通过改善乏氧和ICB同时调节免疫抑制来增强乳腺癌的免疫治疗,为其他乏氧和免疫抑制性癌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策略。相关研究成果以“Enhancing photodynamic immunotherapy by reprograming the 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with hypoxia relief”为题,近期发表于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影响因子:10.8)。
本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30060)、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发展计划(PAPD)、苏州市科技计划(SKJY2021048)等项目的支持。丁大伟课题组研究生贺梦颖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丁大伟教授为通讯作者。
图1. BMIP2N NPs的制备示意图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Mengying He, Mengyao Zhang, Tao Xu, Shujuan Xue, Dazhao Li, Yanan Zhao, Feng Zhi*, Dawei Ding*, Enhancing photodynamic immunotherapy by reprograming the 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with hypoxia relief.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368 (2024) 233-250. https://doi.org/10.1016/j.jconrel.2024.02.030
论文作者
1. 通讯作者:
丁大伟教授,18新利体育 药学院药剂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大伟课题组一直致力于以蛋白质、脂肪酸等具备优异生物相容性材料构建的递药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肿瘤协同治疗的研究。通过纳米载体介导的化疗、光治疗等手段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并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STING激动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增强疗效、实现协同治疗。此外,致力于微针给药系统及以微流控技术为基础的纳米乳、无载体纳米药物、载药微球等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已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以一作、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Adv. Mater.、ACS Nano、Chem. Eng. J.、Biomaterials、J. Control. Release、Adv. Healthc. Mater.等影响因子大于10的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7篇,近3年发表通讯作者论文9篇。参编英文专著1本。另外有多个载药蛋白质纳米粒、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乳相关专利在美国、中国、日本等国家已获得授权,并已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020)、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等科研奖项。担任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Pharmaceutics、Biosensors、Polymers等相关领域顶级及知名杂志的审稿人。
2. 第一作者
贺梦颍,18新利体育 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肿瘤协同治疗。目前已在Biomaterials、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一流杂志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含共同)发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