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勇锦 I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发布者:陆政廷发布时间:2023-11-15浏览次数:679

人物简介

郝勇锦,男,汉族,1996年出生,中共党员,系18新利体育 苏州医学院药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药物化学专业,师从张小虎教授;曾获得博士学业一等奖学金、特等奖学金、科研创新二等奖、“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国家奖学金、“18新利体育 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以第一作者在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Bioorganic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


太行山下,永怀赤诚的少年

二十年前,太行山下,他还是一位少年。

巍巍太行,绵延上千里,构成了中原大地的脊梁,这里有数不清的革命英雄和事迹。河南林州,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太行山脚下的一座小县城,这里正是郝勇锦从小长大的地方。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问题,历史上林州曾出现“人相食”、“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等严重缺水的画面。上世纪6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30万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中苦干9年多,靠“一锤、一钎、一双手”硬是在太行山腰上修出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从小便耳熟能详,扎根于他的内心,成为他日后学习和生活中的精神源泉。郝勇锦常常和身边的人提起家乡红旗渠的故事,每每无不让人惊叹和感慨。作为红旗渠畔的太行儿女,他一直坚持把红旗渠的故事和精神传承下去。20221028日,习近平在河南安阳考察时讲,“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

带着红旗渠精神,他想出去看看,去太行山外的世界。20159月,郝勇锦考入新乡医学院药学专业,四年来,成绩优秀,曾两次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前6%),多次荣获校级二、三等奖学金;积极参加组织社团和实践活动,曾多次被评为新乡医学院“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


姑苏城内,披星戴月的科研人

如今,姑苏城内,他成为一名苏大科研人。

经过本科四年药学专业的学习,郝勇锦对药学专业越来越“痴迷”,对药物研发领域的热情愈发高涨。他从小不喜欢去医院,因为他不想看到病人的亲人那种想挽留,但是又留不住的失落和无奈。初三那年,亲人的因病离世让他更加坚定了对医药领域研发的梦想。他深知,目前世上的很多疾病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归根结底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安全高效的药物。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郝勇锦顺利考入18新利体育 药学院,攻读药物化学硕士学位。硕士阶段,他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深埋实验室,学习相关实验操作和专业技能。早出晚归,一直是他保持的风格。

    每天晚上他都会问自己:“今天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明天做什么?”,如此自律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也让他的科研工作变得顺利起来。研二阶段,在导师的推荐下,郝勇锦申请了硕博连读考核并顺利通过,正式提前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研究身份的转变进一步坚定了他前进的脚步,除了完成基础的科研任务,他还不断地了解药物研发的前沿和进展,学习药物设计相关技能,提升专业能力水平。此外,郝勇锦积极投身参与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成为导师和师兄弟的好帮手。

博士期间,他科研成果突出,以第一作者在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Bioorganic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他为人大方热情,性格开朗,品行端正,乐于帮助同学,与师生关系融洽,先后获得博士学业一等奖学金、特等奖学金、科研创新二等奖、“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国家奖学金、“18新利体育 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未来路上,脚踏实地的研发者

未来的日子里,某个地方,他定是一名合格的药物研发人员。

在张小虎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了五年的药物化学专业学习,郝勇锦对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有了更新和更全面的认识。这五年的硕博,定会是他今后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为职业生涯增添了无比宝贵的经验。他的梦想是:希望有一天,自己研发的药物能够成功上市,应用于临床,造福于患者。

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秉持“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他志存高远、心怀天下,他将用自己的所学,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的医药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