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中国场景的案例研究”青年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时间: 2021-11-16  作者:   浏览次数: 774

      11月9日—11日,“如何构建中国场景的案例研究”青年研讨会在18新利体育 举行。本次会议由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报》编辑部、《公共管理评论》编辑部共同举办。会议以“如何构建中国场景的案例研究”为主题,旨在与公共管理学者深入探讨中国情景案例研究的方法论和论文写作实践,促进我国公共管理科学案例研究水平的提升。会议由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谢岳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全网直播的形式,来自全国相关研究领域的50多位专家学者、60多名在校硕士、博士生线下参加此次会议,线上参与人数高达9000余人,约2万人在线观看,3个交流群共计1300余位学者参与讨论。

      谢岳代表18新利体育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对《公共管理学报》《公共管理评论》的厚爱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更离不开兄弟院校的支持。他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精彩讨论的期待,并预祝本次会议顺利召开。

      会上,18新利体育 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于毓蓝,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公共管理评论》副主编朱旭峰教授致辞。

      于毓蓝向专程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新文科发展需要用案例研究、实证研究、大数据的方法来契合当前需要,从服务国家发展、服务地方需求、服务科研成果需求出发,这一主题非常具有意义。希望我校人文社会科学能够继承和发扬18新利体育 深厚的人文底蕴,更上一层楼。朱旭峰受江小娟院长委托,代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以及《公共管理评论》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对于中国公共管理学界来说,研究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正当其时。案例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不仅能更全面更真实反映客观事实,还能解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也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和教材资源。

      第一场研讨会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公共管理学报》主编米加宁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公共管理评论》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梅赐琪先后发表引导性发言。 

      米加宁发表了《怎么做一个好的实证研究》的引导性发言,指出“好研究”需要在方法论使用上进行优化,深入剖析案例对象。他认为,公共管理的实证研究出路有三个方向:即人类学、大数据和伦理学。梅赐琪发表了《真相还是意义:辨析案例研究的目的》的引导性发言。他指出,案例研究有两种态度:证伪或深描,深描者接近真相,名退实进,而证伪者则名进实退。他认为,案例给予人们的启发远大于对它的改造,因此,需要承认意义构建的局限,理解意义构建的“自我实现性”。 

      第二场研讨会由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侯志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教授谭爽、18新利体育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慧凤先后发表学术报告。侯志阳作了题为《如何发问:中国情景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的困惑》的学术报告。他就“如何发问”的缘起、案例研究的发问类型、案例研究发问方式以及中国情境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的“发问方式”等内容进行了讨论。谭爽作了题为《找寻,挖掘与叙事:一篇中国案例研究论文的诞生》的学术报告。她指出,案例研究问题需要立足三性,即“个性”“共性”和“时尚性”。她认为,案例研究需要从四个维度,即听(走进田野,追踪案例细节)、说(给予反馈,检验案例观点)、读(开拓眼界,寻找案例灵感)、写(脑洞打开,梳理案例逻辑)展开,扎根中国田野、捕捉中国场景的潜藏规律。李慧凤作了题为《如何从‘好故事’升华为‘好理论’? 案例研究写作过程中的困惑与体会》的学术报告。她就如何提出好问题、案例选择与收集资料、高质量进行案例分析、思考案例研究的理论价值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指出高质量的案例分析需要处理好研究设计的逻辑问题,理论假设的推导,有效连接资料与理论假设,并思考竞争性假设,并强调好的案例研究需要高于具体案例本身。

      11月10日下午开展了题为“案例研究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案例研究能否产生理论输出,进而与原有理论对话?”“怎样理解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标杆作用?”“是不是中国案例、中国故事就是中国方案?就能构建中国理论?”的四组主题讨论并进行讨论总结。当天晚上,与会人员围绕“我们案例研究为什么写得无趣?可读性不强?”“案例研究作为一种实证研究,它与定量研究、规范研究的关系”“怎样解决理论与案例两张皮的问题?”“我们的案例研究是否缺少理论的想象力?”等四组主题展开探讨,并就探讨内容进行总结。在次日上午的自由发言讨论环节中,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研究人员发表了精彩演讲。

      研讨会结束后,米加宁进行了总结并发表了《理论崛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接治理理论重大变革的历史机遇》的报告。他指出,公共管理学科要克服诸多研究障碍,加强“学术想象力”,需要对丰富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的伟大实践,在治理理论上做出很好的总结。为此,需要思考如何讲好国别化的国家治理理论,让国际学术界接受中国的治理理论以及解决治理理论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等问题。

      本次会议致力于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案例研究及发表工作,促使案例研究文章的发表受到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认可,同时积极呈现国内公共管理学者对中国情境公共管理案例研究方法转型的思考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