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共江苏省委外宣办原副主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朱成山教授应邀在18新利体育 天赐庄校区东校区东教楼516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作学术讲座。讲座由18新利体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院研究生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承办。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陈建军主持。
朱成山教授作题为“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的讲座。朱教授指出,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围绕如何使红色文化育人真正落到实处等问题,朱教授提出,要深度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厚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底蕴;精心搭建思政课教学研究平台,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找准抓手;善用红色文化多元教学资源,以“大联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穿透力;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活力与动力;逐步形成一批红色文化研究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光添彩。
在提问交流环节,孙锡平副教授、范敏华副教授、青年教师于佳就“如何能够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震撼”向朱成山教授请教。朱教授表示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红色资源的积累和收集,结合所教课程,丰富教科书上的案例。硕士研究生崔宏业和张亚静就“政治老师如何肩负好文化使命”和“思政课教师应该把什么放在第一位”的问题向朱教授提问。朱教授表示思政课教师的首要素养是政治素养,必须要站稳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在马言马,在马信马。他强调,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留心学习,敏于观察、善于思辨。
陈建军书记总结指出,朱成山教授今天的讲座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素材鲜活,是一场政治站位高、思想引领强、教育意义深的学术报告。他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诚的信仰者和坚定的实践者;进一步深刻领会红色文化的博大精深,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学习和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学以致用,脚踏实地,勤奋努力,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通过此次学术讲座,马院师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强大育人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立志走好新时代红色教育长征路,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专家简介
朱成山,男,1954年7月9日出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导,江苏省三三三高级人才、江苏省委和常州市委党史宣讲团成员、常州市委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中共江苏省委外宣办原副主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现任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常州大学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专委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省高等学校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咨询委员,国家文物局和江苏省、辽宁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重庆市专家库专家,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社科基金抗战史研究重大项目《基于微观史学的“南京大屠杀”研究》 (16KZD016) 首席专家,主持国家重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三项,两次获得省政府应用社会科学一等奖。曾独著、合著、主编并公开出版各类书籍200多部,撰写各类文章4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40多篇论文,曾应邀作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学第一课》《新闻会客厅》《胜利时刻》等栏目嘉宾,在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波兰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与和平交流活动。他先后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先进个人”、“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被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江苏省道德模范”、“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享受江苏省劳模待遇)、“江苏省中华文化名人”、“南京市好市民”、“南京市文化名人等诸多荣誉。
图|梅源
文|归晨悦
编辑|刘庆柱
审核|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