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个以“丰收”为主题的十月里,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同学们也因读书沙龙获得了思想上的丰收。高教专业第六期读书沙龙于10月15日下午2点半在教育学院研讨室举行,讨论书目为克拉克·克尔的《大学的功用》。参与本次沙龙的有彭媛、李凤玮、汤荷花、齐杭、黄荣华、牛家兴、陆兆金等七位同学

 

《大学的功用》一书由主要“多元化巨型大学”、“美国联邦拨款大学”、“智力城的未来”这三章组成,阐述了克拉克·克尔关于大学职能变化的观点。本次读书沙龙以探讨问题为主,同学们在通读全书之后结合现实情况,首先提出自己的疑问,再由负责人将大家的问题汇总整理之后发给大家,每位同学通过查找参考资料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问题进行思考,最后在读书交流会中一起讨论。

读书沙龙开始,彭媛同学将之前整合的问题按照多元化巨型大学、美国联邦拨款大学、智力城的未来、大学的功用这四个主题进行分类,对本书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就开始了问题的讨论。首先讨论的问题是:中国巨型大学的产生和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就书中的内容和搜集的其他资料先给“巨型大学”下了定义。首先齐杭同学从克拉克·克尔的观点出发,认为巨型大学的内涵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目标多元、异质矛盾、类似城市。然而,牛家兴同学立即提出质疑,认为齐杭的观点仅仅说明了巨型大学的特点,并不是它的概念,我们很难给巨型大学下明确的定义。紧接着,又探讨了中国巨型大学产生的时间,李凤玮同学认为中国巨型大学发轫于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牛家兴同学对此进行补充。接着,陆兆金同学认为巨型大学发展面临着学校管理难、学生机会多却迷茫、教师的职能矛盾等多方面的问题。齐杭同学提出我们是否应该将克尔的观点作为信条,去推崇这样的大学模式。他认为克尔受到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忽视人文学科,而注重实用性强的学科。彭媛同学也就自己所查的资料,对此观点进行了补充:这样的巨型大学会导致:“人文学者变成激进派,科学家变成暴发户”这样极端的情况。

第二个问题是巨型大学的特点,牛家兴对其进行了总结:巨型大学规模大、多校区集合、师生数量巨大。在讨论的基础上,大家讨论了克尔多元化巨型大学观对中国高校扩招的启示。大家在争论中又将话题转移到美国联邦拨款大学上,彭媛结合2012年美国联邦拨款最多的前十名学校的资料,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从中能反映出的问题。通过资料可见,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学校都是精英学校,公立和私立学校比例一样,我们开始讨论中美政府拨款的差别。齐杭提出美国联邦政府向大学拨款主要是因为有求于大学,多资助实用科学;而中国主要用拨款来控制高校,不分学科性质,只是数量多少存在差别。汤荷花也提出美国的大学特别是像哈佛等私立名校,主要是靠校友、社会捐赠,并非仅靠政府的拨款。最后,我们讨论了大学的功用以及大学评价体系方面的问题,大家对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孰轻孰重进行了激烈地争论,最后基本都认为大学应该以教学、培养人才为本。接着,黄荣华同学从自己原本的管理学学科背景出发,介绍了大学评价模式研究的实证研究方法,大家都受益匪浅。

正如培根所说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家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读书让我们的性格更圆满,同学们一起讨论探索更能让我们产生灵感,拓宽思路。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更好的沙龙形式,希望能在从中不断收获。

文:彭媛/图:李凤玮

 

附:

1.中国的多元化巨型大学有哪些特点与不足?

2.中国巨型大学的产生和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3.大学城的建设是当前城镇化推进的体现之一,多元化巨型大学的理念是否给推进城镇化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

4.克拉克-克尔的理念并非完全适用于中国国情,怎么对此建构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体系是否能量化评价?

5.在本科生越来越成为科研牺牲品的情况下,怎么协调大学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

6.大学的功用的内涵是什么?

7.智力的内涵是什么?

8.美国联邦拨款大学的形式能否适用于中国国情?

9.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盲目升本、本科院校盲目兴办大学城的现状,多元巨型大学观对我国大学的启示是什么?

10.政府拨款不均,高校学费上涨,高校经费获取该如何拓宽渠道?

11.多元化巨型大学的管理模式与体制会和普通大学有区别吗?有的话,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