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大课程”教师研修坊活动拉开帷幕
        5月30日,2018年“苏大课程”教师研修坊之微课程(群)项目研讨活动在凌云楼902会议室如期举行。微课程(群)项目是学校继新生研讨课之后在专业课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尝试和探索,项目启动三年多以来,立项课程已达97门,在全校22个学院(部)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本期研讨活动邀请了来自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的老师们,分别从理论、实践和工具等角度来分享他们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战经验和个人感悟。

 

        首先教育学院的李利老师以“旨向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设计”为题,从深度学习的理论要点和典型案例谈起,引出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和教学策略等,同时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案例,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如何来设计学生的学习路径。李利老师总结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从传统的单向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目标要从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等低阶思维提升为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和基于挑战的学习等方式能够让学生具有更多主动学习的经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的目标。介绍的过程中李利老师还使用“雨课堂”app,让在场的老师们即时体验投票、答题等互动功能,切身感受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实际效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郭芸老师以“离散数学”为例,向大家介绍了理工科课程“翻转课堂”的实践模式及其必要性和有效性。郭芸老师表示,许多理工科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理工科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非常必要。郭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枯燥的理论和算法化身为一个个有趣的研究主题,比如“理发师的头由谁来理”、“衣帽间的小女孩”、“有多少种吃奶糖的方案”、“铁路互不交叉能否实现”等,由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主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考核中,郭芸老师改变了传统“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微视频
和微习题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表现等在整个考核中的占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的朱永进老师则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分析了信息工具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优势。朱永进老师说,“雨课堂”具有与PPT播放完全同步的优势,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在手机上接收PPT,随时可以发送弹幕表达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认识以及对教学的建议等,教师则可以通过投票、答题、随机点名等即时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改变教学方法。

         三位老师的分享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如“翻转课堂是否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课堂上使用手机是否会加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等,部分老师也就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微课程(群)项目研讨活动是2018年“苏大课程”教师研修坊活动的首站,接下来新利18luckcool 还将针对各类课程项目陆续开展形式多样且富有成效的研讨或培训活动。

发布时间:2018-06-04 11:00
最新修改:2018-06-04 11:07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