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新利体育 交叉医学研究中心召开立项项目推进会

作者:2022/10/24 10:19



18新利体育 交叉医学研究中心由生物医学研究院(IBMS)领衔组建,充分利用18新利体育 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与研究优势,旨在以新的研究范式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推动成果转化。近期,该中心立项的五个项目分别召开了线上研讨会。

20221018日下午,IBMS院长兼交叉医学中心主任熊思东教授、IBMS温振科教授、阮航教授以及参与课题实施的相关研究生在线召开了“靶向识别DNA抗原的T细胞TCR特征性研究”项目推进研讨会。温振科教授首先就项目研究意义与国内外最新进展、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项目已有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汇报。阮航教授就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生物组学分析的方式方法提出建议,并指导研究生就目前已有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做好分析。博士研究生苏丹华就项目研究中所碰到的具体细节与难点做了阐述。熊思东教授做主要点评发言,认为该项目旨在开拓目前免疫学基本理论的未知领域,原创性强,在肯定目前项目研究进展的同时,提出三点具体建议:一要在更深层次上考虑清楚研究目的,要利用好课题组原创性建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模型,完善自身DNA免疫方法;二要在自身DNA诱导T细胞克隆的培养细节上下功夫,并结合自身研究经验指出T细胞克隆培养的具体要点、难点与解决方法;三要加强T细胞TCR相关学习与交流,要基于具体科学问题、系统性开展数据分析。此次会议聚焦“自身DNA特异性TCR”深入讨论,项目组成员表示将继续加强学习与交流,力争尽快取得新突破。

20221019日上午,熊思东教授、郑慧教授、温振科教授、阮航教授、心理学系张阳教授在线召开了“外周细胞免疫状态与神经反馈干预的交叉研究”项目推进研讨会。郑慧教授首先介绍该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前期基础,重点介绍“neurofeedback training”的基本原理和潜在应用,并根据最新进展提出项目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前期基础和正在搭建的研究平台。随后熊思东教授从神经肽与神经递质作用方式、小胶质细胞的免疫功能、免疫细胞尤其T细胞应答特点、神经反馈训练质量控制、以及在多动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等重要疾病中神经-免疫的相互作用等五个方面提出项目完善意见。张阳教授就神经反馈训练具体实验过程,尤其是质量控制和实验对照的设置,做了具体说明,表示将继续优化系统控制;阮航教授表示将积极利用大数据分析推动项目研究;温振科教授提出从临床患者人群队列出发,利用组学技术系统分析患者的关键免疫学特征,注意区分神经心理刺激来源、聚焦特定免疫细胞亚群深入研究,探讨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熊思东教授进行总结分析,指出该课题有望将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神经心理活动)与最基本的机体系统之一(免疫系统)联结起来,可从目前现有平台技术出发、推进课题研究;后续再结合临床患者实际情况,探讨神经免疫相互作用在重大疾病中的作用基础和转化价值。

20221019日下午,熊思东教授、苏州医学院执行院长徐广银教授、温振科教授以及参与课题实施的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在线召开了“中枢感知行为的脑科学与免疫学叠层研究” 项目推进研讨会。温振科教授首先汇报了该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并就目前狼疮脑病的具体研究进展做了详细汇报。徐广银教授充分肯定了狼疮脑病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完善模型小鼠在中枢神经行为学与功能学方面的分析;二是目前主要聚焦在海马区域并与其学习和记忆障碍相对应,亦可在其他脑区上做好检测;三是研究关注自身DNA的可能作用与机制,可同时考虑是否有其他可能机制;四是深入分析是否存在发生异常焦亡的特异类型神经元。张海龙博士后及博士研究生徐福友就狼疮脑病研究中碰到的问题做了简要陈述。最后,熊思东教授指出,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是古老且进化保守的两个系统,在机体生理病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研究其相互作用不仅推动脑科学发展,也有助于免疫学理论创新,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狼疮脑病研究方面要注重系统性和量化分析,改变现有研究范式、积极开展穷尽式研究,同时要探讨神经病变推动狼疮这一全身系统性疾病进展的可能作用和分子机制;在顽固性疼痛研究方面,一要注意挖掘对疼痛有应答的特殊免疫细胞亚群,二要探讨免疫细胞在痛觉感知、传递与维持中的可能作用,分析免疫细胞“跨神经”传递痛觉的可能,实现项目交叉研究的叠层效果。

20221020日上午,熊思东教授、刘合宾教授、温振科教授、阮航教授在线召开了“基于基因表达特征大数据算法用于CAR-巨噬细胞靶向肿瘤抗原的虚拟筛选、机制研究和临床转化中枢感知行为的脑科学与免疫学叠层研究”项目推进研讨会。刘合宾教授首先汇报了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路线和已有的工作基础;阮航教授做了补充汇报,表示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获得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极化相关的抗原分子。温振科教授提出要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是聚焦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机制还是挖掘特征性肿瘤抗原,着重考虑肿瘤类型、公共数据库与生物信息学处理方法如何实现发掘未知的新的肿瘤抗原或关键分子的目标。熊思东教授进行分析总结,结合自身研究以及作为国家CDE评审专家的经验,指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难点与可能的应对方法,以及可以用于靶向的肿瘤抗原所需具备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强调要继续夯实已有研究基础,理清研究目标与实现路径,并就具体问题给予指导意见。

20221020日下午,熊思东教授、刘庄教授、温振科教授、董春升教授、岳艳副教授及以及参与课题实施的相关博士后和研究生在线召开了“核酸疫苗递送系统的免疫学与材料学交叉研究”项目推进研讨会。岳艳副教授首先介绍了熊思东教授实验室有关结核和CVB3病毒性心肌炎DNA疫苗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结核DNA疫苗、CVB3的黏膜DNA疫苗等。刘庄教授介绍了其实验室有关高分子材料递送系统的工作,包括能诱导CD8 T细胞应答的高分子材料递送系统、新型铝佐剂、新型阳离子聚合物DNA递送系统、mRNA疫苗递送系统LNP的制备与优化、基于高分子材料的黏膜递送系统研制等。熊思东教授简要介绍核酸疫苗关键发展史,指出核酸疫苗的优势和发展瓶颈问题;立足我国在核酸疫苗研制上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此次免疫学和材料学交叉合作项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就项目研究提出重要指导性意见,将在现有核酸疫苗基础上引入改良铝佐剂与高分子聚合物递送系统,评估其对免疫应答的促进作用及免疫保护效果;旨在交叉研究中不断推动核酸疫苗递送体系建设。

18新利体育 交叉医学研究中心是学校推动学科交叉、实现学科新增长点、并开展有目的有组织科研的重要平台。交叉项目负责人将充分利用好交叉医学研究中心优质平台,并基于研究成果、根据研究需要召开项目研讨会,力争推动项目取得原创性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学部及其项目上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