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骶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去除神经根受压,临床满意率及融合率高。然而,该术式存在神经根损伤、融合器移位、假关节形成等风险。此外,融合器、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年龄、骨质疏松及植骨材料等直接影响脊柱融合术的效果。
项目组在椎体间植入解剖型表面钛涂层融合器,比较了斜向植入单枚与平行植入双枚融合器的疗效,两者均能有效地恢复和维持腰椎的力线,而单枚融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费用;比较了椎间植入三面皮质髂骨与融合器内加自体椎板碎骨的疗效,融合器可减小创伤及供区并发症,而髂骨节省了费用;分析了不同类型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与并发症,指导临床应用;研究同种皮质骨融合支架行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应用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探讨了后侧肌间隙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基础及其疗效。后路及改良椎体间融合术在国内30多家医院推广应用,成功治疗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疗效满意,椎间隙高度及生理前凸恢复好,融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解除了患者的痛苦,重建患者的身心健康。
项目组同时阐述了各种融合器应用的特点,并进行融合器的应用解剖、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研究,为临床的应用提供指导;针对骶骨钉-骨界面易松动,提出骶骨螺钉经上终板固定比经前皮质固定的力学稳定性高的观点;建立了绵羊腰椎体间融合模型,力学稳定性好,易复制;制备了丝素蛋白增强型磷酸钙复合rhBMP-2人工骨,同时具备骨传导和骨诱导性,成骨理想,融合率满意;针对骨质疏松患者,构建了重组瘦素基因(Leptin)真核表达质粒pTracerTM-Leptin,可促进成骨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探明了雌激素能降低去势雌兔腰椎间盘髓核中白细胞介素20(IL-2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表达;构建SOX9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能稳定表达,为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获2012年度江苏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