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在国家科技部公布的今年3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我校“江苏省干细胞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名列其中,成为苏州市本次获批的两家单位之一,实现了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零的突破。

    江苏省干细胞研究重点实验室自2003年批准立项以来,2007年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评估,准予正式挂牌运行,今年又成功地申报“省部共建干细胞与生物医用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该实验室依托内科血液病学、材料学、放射医学、骨外科学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放射医学与防护、临床免疫学、丝绸工程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融合医学、生命科学、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等诸多学科,从事干细胞及其信号分子克隆、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的研发,具有多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的鲜明特色。
    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沈倍奋院士、阮长耿院士领衔的学术委员会指导,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有杰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张学光教授任首席科学家,聚集了一批国内知名、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多学科合作的高素质学术团队。其中高级职称占80%,有研究生学历者占81%,有海外研修背景的占37%。平台科研人员专业、学历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体45岁以下占78%,形成了良好的科研传统和学术氛围。近五年来培养相关研究生50余名,其中博士生19名,接受博士后研究6名;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7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4500多万元,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4项,出版专著7部,SCI引录论文近百篇。
    目前已建立了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定向分化调节的研究平台、干细胞与纳米材料和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平台。在各主攻方向上作出了有影响的创新工作:包括明确了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s)的分布,建立了MSCs有效扩增方法,证明了MSC的免疫调节分子机制;成功地进行了逆向重编程人、小鼠羊水来源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干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包括MSC治疗和丝素蛋白、纳米材料及其在骨组织工程、皮肤烧伤修复、急性辐射损伤的生物救治和造血重建的系列应用研究;肿瘤干细胞的识别和功能研究,研制具有重要诊断和潜在运用价值的干细胞标志分子和调节MSC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该实验室依托苏州市生物技术产业先进的软硬条件支撑,以及不断完善的实验室现代化和先进研究开发手段,引领生物医药研究和开发的前沿,将建成一个代表国家干细胞和生物医用材料领先水平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开放性重点实验室,不断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在民用医疗和核事故救治等某些领域的研究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我省再生医学行业综合实力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推动我市乃至我省生命科学中最活跃、最具爆发力的干细胞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