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我校2010年度科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校本部红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校领导王卓君、朱秀林、殷爱荪、张学光、葛建一、路建美、田晓明、高祖林、熊思东,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鸣球、潘君骅出席会议。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部)领导班子、科研秘书,以及各实体性科研机构负责人参加大会。会议由副校长殷爱荪主持。

11.01.11

 


    田晓明从基础、目标、路径、成效和思考五个方面,就2010年度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工作作了全面总结。2010年我校人文社科科研项目继续保持高水平,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再次获得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资助,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继续名列前茅。科研经费取得新突破,纵向科研经费达509.25万元,横向科研经费达到近1200万元,实现了1000万元的突破。项目完成水平较高,有两项国家社科项目最终成果获得优秀等级验收。成果显示度明显提升,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了6篇论文,在一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8篇,实现了论文数连年大幅度提升。学术支撑平台建设成绩显著,建成“公法研究中心”和“知识产权研究基地”两个平台,《18新利体育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进入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学报30强,论文被引或转载量列全国大学学报第19名。学术影响力明显提高,应邀参加了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做专题发言,人文社科共有7个学科通过新一轮学位点申报。学术交流活动活跃频繁,主办或承办了数十次学术会议和学术沙龙。同时,他还对今后我校人文社科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1.01.11

 


    路建美汇报了我校2010年科技工作所取得三个方面的显著成绩:一是科研工作超额完成,各项工作均有突破。2010年科技工作对照“五个一”工程完成了四个大突破,即国家自然基金突破100项,达到188项;纵向项目经费突破1个亿,达到1.1187亿;三大检索论文突破1000篇,达到1305篇;“江苏省干细胞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现了零的突破。与2009年相比实现了纵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资助项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经费三个“翻一番”。科研经费、国家级项目、知识产权、三大检索论文等各项科研指标全面增长。二是拓展政产学研渠道,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及影响。获得各类横向经费5279万元,比2009年增长57.6%。与苏州市政府合作成立了苏州市低碳经济研究中心,与张家港市、太仓市、连云港市、南充市等进行合作。继续加强技术转移中心与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建设,建立技术转移分中心,加盟地方服务平台,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与国防科研机构合作。三是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提升科技管理效能。组建科学技术与产业部,实现资源共享,使分工更明细,职责更明确。在管理机构、管理条例、管理目标三方面改革尝试。她还分析了2010年我校科技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十二五”期间和2011年我校的科技工作的重点进行了部署。

11.01.11

 


    熊思东在会上宣读了受表彰单位和个人名单。人文社科类共有8个奖项,由7个学院以及沈荣华教授、胡玉鸿教授获得;自然科学类共有11个奖项,由7个学院(部)以及廖良生教授、郭培基教授获得。今年我校首设了个人奖项,获奖单位与个人分别获得10万元与5万元的奖励。与会领导和院士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11.01.11

 



11.01.11

 

    王健法学院胡玉鸿教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沈明荣教授、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廖良生教授分别代表获奖单位和获奖个人在会上做了发言。

11.01.11

 



11.01.11

 



11.01.11

 


    朱秀林在讲话中指出,2010年度我校科研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是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工作到位和科研目标适时更新提高的结果。对今后的科研工作,他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正确看待成绩。科研工作无止境,与国内的高水平大学相比我校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希望广大老师面对现有成绩能做到戒骄戒躁,继续积极进取,确立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二是要清醒面对困难。虽然我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应当看到我校目前还缺乏在国际科研舞台上活跃的教授,缺少本土成长起来的长江学者、杰青、“973”和“863”计划首席科学家,缺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论文专利,教师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研究生生源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要积极承接任务。积极实施“五个二”工程,在科研目标上实现五大突破。做好转化科研工作,将优质的科研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对外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与政府、企业等加强合作,做好科技孵化工作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做好组织保障、机制保障、人才保障、平台保障和服务保障五大保障工作。四是要科学谋划发展。抓好定位、目标、措施、政策导向工作,进一步加强优势学科的建设力度和国家重点学科的布局。

11.01.11

 


     王卓君在最后作了重要讲话,对下一步我校科研工作提出五点意见。一是要审时度势,进一步把握科研工作发展机遇。科研创新已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战略,高校要把握机遇、借势发力,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推动自身向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二是要注重内涵,进一步提高科研质量与核心竞争力。学校科研工作的内涵就在于其内生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自然18新利备用网站 与人文社会18新利备用网站 要分别依照各自的特点,产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知识创新成果与应用研究成果,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做出贡献。三是要科学谋划,进一步深化科研创新体制改革。实施科研配置制度改革与科研评价及管理体制的改革,将科研工作与高端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四是要立意高远,进一步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进一步探索平台建设内涵,增强平台的活力、实力和创造力。在平台建设方面加大改革步伐,加强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开展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加强与海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联合研发基地。五是要强化贡献,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速科研成果转换,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弘扬科学精神,做社会诚信表率;打造苏大品牌特色,打响科研品牌影响力。

11.01.11

 

    王卓君强调,2011年是学校“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希望全校广大科研工作者能紧紧抓住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好形势和机遇,勇于改革创新,勇于攻坚克难,勇于争先进位,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辛勤的付出,不断开创学校科研工作的崭新局面,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的“开门红”。
附:2010年度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名单
 
(一)人文社科类
科研项目贡献奖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科研成果贡献奖              文学院
科研服务地方贡献奖          社会学院
科研平台建设贡献奖          王健法学院
科研项目最佳进步奖          东吴商学院、财经学院
科研成果最佳进步奖          教育学院
科研工作组织奖              凤凰传媒学院
个人杰出贡献奖              沈荣华教授、胡玉鸿教授
(二)自然科学类
1.最佳进步奖
纵向科技项目最佳进步奖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科技创新平台最佳进步奖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学术论文最佳进步奖          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
知识产权最佳进步奖          现光所及信光所
横向科技项目最佳进步奖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综合科技最佳进步奖          现光所及信光所
2.单位突出贡献奖
纵向科技项目突出贡献奖      医学部
知识产权突出贡献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综合科技突出贡献奖          医学部
3.个人杰出贡献奖
纵向项目个人杰出贡献奖      廖良生教授
横向项目个人杰出贡献奖      郭培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