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王浩 研究员 5月14日学术报告通知

发布时间:2021-05-10访问量:1309设置

报告人:王浩 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生物效应与纳米安全性重点实验室)

报告题目活体原位自组装生物纳米材料

报告时间:15:30 pmMay 14th (Friday)

报告地点:909-B

 

报告摘要:

自组装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能. 其尺寸的可调控性、病理环境响应性等物理化学行为, 使得自组装纳米载体可以通过改进主动靶向、被动靶向、血液长循环等方面来提高药物递送能力. 然而,相对于大量基础研究的投入, 目前的临床转化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其中除了药物研发固有的高风险特征外,其主要原因还包括自组装纳米材料在体的稳定性、递送效率以及代谢毒性等问题.

我们从自然的自组装过程中得到启发, 率先发展了体内自组装(in vivo self-assembly)的策略. 它是指通过将外源性的分子引入到特定的生理和病理环境下, 在细胞、组织甚至活体生物内进行自组装, 形成可控的高级有序结构. 通过调控其在复杂生物环境下时空可控的组装, 从而实现特定的功能. 体内自组装纳米药物具有组装诱导滞留 (assembly/aggregation induced retention, AIR)效应, 能够显著增强药物在靶点病灶部位的富集和滞留, 增强递送效率, 提高药物利用率, 同时降低药物在肝肾部位的蓄积, 降低了毒性副作用, 为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


 

个人简介:

王浩, 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并被保送南开大学化学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从事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构筑及其功能的研究,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University of Wurzburg)进行可控组装光学活性分子研究。200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院和加州纳米系统研究院(CNSI)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在癌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2011年受聘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化学生物学和纳米生物材料研究。现在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主任,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019,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8,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 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负责人(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骨干(2017, 中科院百人计划结题优秀(2016, 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2012)。截至目前为止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Science Adv., Nature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CS Nano等,出版专著“In vivo self-assembly nanotechnology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Springer publisher)' ,参编5部专著章节,申请美国专利3项,国内专利15项。作为项目和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中科院海外引进杰出人才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科委项目等。


联系人:殷黎晨 教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