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任斌教授6月21日下午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6-06-17访问量:1059设置

 

报告人:任斌 教授 (厦门大学)
报告题目:高时空分辨的表面等离激元拉曼光谱技术和应用研究
报告时间:6月21号(星期二)下午2:00
报告地点:909楼一楼B报告厅
 
摘要:
电化学表界面结构决定了电极性能。通常电化学表界面的所关注的分子数仅有单层或者远低于亚单层而纳米催化剂结构和电子性质的表征都对表征方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能够以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时间分辨率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研究电化学的表面和界面过程,是目前电化学表征方法的重大挑战。我们建立了一种基于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技术的电化学显微镜,可以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利用SERS信号强度变化,重构电极表面分子局域的电化学法拉第电流,获得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的局域电化学信息。为了获得单一催化剂的电化学特征,我们发展了基于水镜的原位电化学暗场光谱技术,解决了液层对光路的畸变,显著提升了暗场光谱的检测灵敏度,原位研究了银在单颗纳米棒表面的电化学沉积过程。发展了电化学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EC-TERS),从而可以结合电化学灵活调控基底和针尖的电子能级,灵敏地检测到电化学表界面分子结构变化。利用针尖与基底强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效应,可以从纳米尺度原位表征SPR催化反应,结合电极电位调节,研究SPR和电位的协同效应。通过在Au(111)表面沉积单层Pd岛构筑结构明确的双金属表面,以异腈苯作为表面电子性质和催化特性的探针,利用TERS成像空间分辨表征表面不同位点,阐释双金属边缘位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还利用SERS开展了细胞生物体系相关的研究。
 
简历:
任斌教授,分别于1992年和1998年在厦门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教授。2010年起任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于1997-1998年到美国纽约市立学院开展科研合作,2002-2003年利用学术假在德国Fritz-Haber研究所作“洪堡学者”研究。200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新方法发展和仪器研制及其在表、界面过程及细胞生物体系的应用研究。迄今已发表SCI 论文280 多篇,包括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CS Nano 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的原创性的研究论文。论文他引8800余次,h-index为48。现任Analytical Chemistry (ACS)期刊副主编、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拉曼光谱大会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
 
联系人:何耀 教授
(责任编辑:张伶 462696345@qq.com)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