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是动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控制或消除动物实验过程中的疼痛、焦虑,便于实验操作,保证动物安全,并对动物的伤口愈合和康复起积极作用。
1.目的
为遵循“3R”原则,保障动物福利,方便我校师生的动物实验操作,为师生动物麻醉提供适当的处置方式和参考指标,特制定本指南。
2.术语:
2.1实验动物麻醉:
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造成动物的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动物全身或局部的感觉特别是痛觉暂时消失。
2.2镇痛:
利用药物选择性抑制和缓解各种疼痛,减轻动物因疼痛而致的恐惧、紧张和不安情绪。
3.麻醉深度的判断
判断麻醉深度主要以动物的呼吸频率、眼球、瞳孔、足和脚趾的刺激反应、肌肉紧张度等的变化将动物麻醉分为诱导期、浅外科期、深外科期和脱离深外科期。
①诱导期:动物存在主动动作,呼吸和心率增加,步态不稳,躯干后部摇晃,后肢麻痹无力。
②浅外科期:动物停止运动,呈侧卧或角弓反张状态,翻转反应消失,对疼痛刺激以外的刺激无反应或反应不敏感,以胸式呼吸为主,出现中等程度的肌肉
松弛,眼睑和角膜反射存在。
③深外科期:呼吸频率下降,呼吸方式以腹式呼吸为主,肌肉完全松弛,眼睑反应消失、角膜反射微弱,钳夹脚趾或指间无反应。
④脱离深外科期:动物四肢震颤、抽搐,而后全身肌肉开始收缩,翻转反应恢复。
4.麻醉类型
实验动物的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4.1全身麻醉方法
4.1.1吸入麻醉
将挥发性麻醉剂或气体麻醉剂由动物经由呼吸道吸入体内,从而产生麻醉效果的方法。
吸入麻醉药物常用:二氧化碳、氟烷、异氟烷、甲氧氟烷、安氟醚等。
4.1.2非吸入麻醉
非吸入麻醉是一种简单方便,能使动物很快进入麻醉期而无明显兴奋期的方法。一般可通过注射(静脉、皮下、肌肉、腹腔等)、口服、灌胃、灌注直肠和针刺麻醉、中药麻醉等方法使动物麻醉。
4.2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常选用浸润麻醉,是指将麻醉药注射于皮肤、肌肉下组织或深部组织,以阻断用药局部神经传导,使痛觉消失。
5.麻醉药物的选择与应用
5.1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达到意识消失,对全身任何部位的疼痛刺激失去感觉和反应。全身麻醉药主要分为吸入全麻药和注入全麻药两大类。
5.1.1吸入全麻药
吸入全麻药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而产生全麻状态。吸入全麻药由于具有容易控制、安全和比较可靠等优点,在实验中广泛应用,如七氟烷、异氟烷、地氟醚、乙醚等。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吸入全麻药是异氟烷和七氟烷,其优点是气味小,对呼吸道和黏膜的刺激性小,因而呼吸畅通。使用安全,动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而且麻醉后苏醒较快。不足之处是需要配备麻醉机一起使用,价格较乙醚贵。异氟醚和七氟醚具有较高的固有蒸汽压,是最好的用于带有面罩或鼻锥装置的精密汽化器,与无呼吸麻醉系统一起使用。或者,通过使用麻醉室,可以独立于精密汽化器诱导非常短暂(∼1 分钟)的吸入麻醉。
乙醚也是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其挥发性很强,有特殊的气味,为易燃品,适用于各种动物的麻醉,乙醚的作用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其特点是安全范围大,肌肉能完全松弛,对肝和肾的毒性较小,麻醉的诱导期和苏醒期较短,动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而且麻醉后苏醒较快。但其副作用是对呼吸道和结膜刺激性强,胃肠道反应增高,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液体分泌增加,易发生呼吸道阻塞,使用时应小心。
5.1.2.注射麻醉药
经静脉、皮下、肌肉、腹腔等途径注入产生全麻作用的药物,称为注入麻醉药。常用的注射麻醉药有戊巴比妥钠、硫喷妥钠、氯胺酮、安泰酮等。
(1)氯胺酮:起效快,麻醉作用时间短,脂溶性较高。氯胺酮和甲苯噻嗪联合应用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注射方案。它们可以混合在一起,一次注射,以尽量减少操作压力。溶液按短期使用所需的量混合,这种组合提供大约30-45 分钟的全身麻醉。据报道混合溶液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失去稳定性和有效性。
(2)戊巴比妥钠:为中效麻醉药(3~6 小时)。戊巴比妥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麻醉时间长,催眠效果好等特点,在长时间的小鼠手术中是首选麻醉剂,但由于戊巴比妥的成瘾性,该药物被列为二类精神药物,其购买受到国家严格管控。
(3)硫喷妥钠:为一种快速、短效麻醉药,具有很强的镇静作用,其特点是起效快,其副作用:抑制呼吸中枢,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使贲门松弛,易出现反流呕吐,导致误吸,术前禁食,注射阿托品。
(4)地西泮: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可以作为复合麻醉辅助用药,与氯胺酮合用,其效果最佳。
(5)三溴乙烷:曾被频繁用于诱导小鼠手术麻醉,例如在胚胎移植过程中用于转基因生产。然而,期副作用较为明显(如反复给药引起的腹膜炎)和不可预测的药物稳定性,其使用正在减少。如果使用,药物必须是新鲜混合,避光,并存放在冰箱中。
(6)舒泰:是一种新型分离麻醉剂,它含镇静剂替来他明和肌松剂唑拉西泮。在全身麻醉时,舒泰能够保证诱导时间短、极小的副作用和最大的安全性。在经肌肉和静脉途径注射时,舒泰具有良好的局部受耐性。麻醉诱导迅速、肌松效果好、镇痛强、苏醒快。
(7)赛拉嗪:是一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 属于α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对多种动物有确切的镇静、肌松和微弱的镇痛作用, 为兽医临床常用麻醉药。主要应用为赛拉嗪与舒泰复合使用,复合剂可增强麻醉和镇痛效果, 并且能够降低舒泰的给药剂量, 减小单用时的副作用, 从而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
5.2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是能在局部阻断神经传导,而不破坏神经组织的药物。实验中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有酯类和酰胺类两类。酯类局麻药有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等,酯类局麻药在血浆内水解,其代谢产物对氨基苯甲酸可引起过敏反应;酰胺类局麻药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酰胺类局麻药在肝内被水解。
(1)普鲁卡因短效局麻药,起效时间1~3 分钟,时效约50 分钟。
(2)利多卡因中效局麻药,起效时间1~5 分钟,时效1~1.5 小时。扩散和穿透力较强。
常用麻醉药的推荐剂量及途径见附录1(表1)。
6.镇痛药的应用
镇痛药包括以吗啡为代表的阿片类镇痛药和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类镇痛药,阿片类药物是治疗中重度疼痛的有效止痛药,该类药物受管制,根据规定,需要详细记录其购买、领用及具体使用情况。布托啡诺推荐用于中度术后不适,而丁丙诺啡可以很好地控制严重的急性或慢性内脏疼痛,但会引起更多的镇静作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能足以有效地治疗肌肉骨骼、切口、炎症和急性、轻度的内脏疼痛,如氟尼星葡胺,抑制激活外周疼痛受体的化学介质的产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必须小心,因为它们可能导致胃溃疡、肾毒性和血小板抑制。美洛昔康、酮洛芬和卡普罗芬是较新的非甾体抗炎药,在大多数药物中
产生的副作用较少,且有效期较长。在开始疼痛程序之前,应充分提供镇痛药,以使镇痛药在疼痛刺激时达到有效水平。
常用镇痛剂及给药途径见附录2(表2)。
7.麻醉过程中的复苏与抢救麻醉过程中,如由于过量麻醉导致麻醉程度过深,应及时对实验动物采取复苏和抢救措施。
(1)动物呼吸停止
主要表现为胸廓呼吸运动停止,粘膜发绀,角膜反射消失或极低,瞳孔放大等。呼吸停止初期,可见呼吸浅表,频数不等而且间歇。此时应立即停止麻醉,拉出舌头到口角外,应用5%二氧化碳和60%氧气混
合气体间歇人工呼吸,同时辅以热葡萄糖溶液、呼吸兴奋药、心脏急救药物。
常用的呼吸兴奋药及推荐剂量见附录3(表3)。
(2)动物心跳停止
在吸入麻醉过程中,麻醉初期实验动物容易出现反射性心跳停止,通常原因是剂量过大。另外,手术后麻醉剂导致实验动物心脏急性变性,心功能受损衰竭也会引起心跳停止。心跳停止的急救措施包括对实验动物进行心脏复苏同时注射心脏抢救药进行抢救。
常用的心脏抢救药见附录4(表4)。
8.麻醉的程序
8.1麻醉前给药
实验动物的麻醉前给药的目的通常为:镇静、保定,以降低动物的焦虑。同时给予阿托品类药物,抑制麻醉过程中动物唾液的分泌,减少动物窒息风险。
8.2麻醉剂给予
根据实验目的、动物种类、手术时长、动物苏醒后的疼痛管理要求和动物伦理要求等,选择合适的麻醉剂和给药方式。
8.3动物苏醒后止痛及护理
实验动物苏醒后,因手术创口、炎症反应等,不可避免会产生疼痛感。应给予止痛剂,并给予抗生素消炎,帮助实验动物减少术后疼痛。根据实验动物种类不同,本指南推荐的麻醉止痛的建议程序见附录
5(表5-表9)。
9.麻醉的注意事项
9.1麻醉前的准备
为了防止在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动物出现呕吐反应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在麻醉或手术前实验动物应禁食禁水(除特殊情况外,大小鼠和实验兔不需要)。
禁食时间一般为麻醉前>8 小时,禁水时间一般为麻醉前2~3 小时。
9.2不同动物个体对麻醉药的耐受性不同。
在麻醉过程中,除参照一般药物用量标准外,还必须密切注意动物的状态,以决定麻醉药的用量。麻醉的深浅,可根据呼吸的深度和快慢、角膜反射的灵敏度、四肢及腹壁肌肉的紧张性以及皮肤夹捏反应等进行判断。当呼吸突然变深变慢、角膜反射的灵敏度明显下降或消失,四肢和壁肌肉松弛,皮肤夹捏无明显疼痛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给药。静脉注药时应坚持先快后慢的原则,避免动物因麻醉过深而死亡。
不同遗传背景的大小鼠对不同麻醉剂或镇痛剂的敏感性差异,以及产生的临床反应出现的差异见附录6(表10)。
9.3麻醉应根据情况逐渐加量,避免一次性剂量过大引起动物死亡实验过程中如麻醉过浅,可临时补充麻醉药,但一次注射剂量应在总量的1/5~1/2。
9.4麻醉及苏醒过程中的护理
麻醉过程中及动物苏醒前,需以无菌眼膜软膏保护双眼角膜,保持被麻醉动物气道通畅,及时处理气道分泌物,可将舌头拖出口腔外防止舌根后坠引起气道堵塞,引起动物窒息。阿托品类药物亦可以帮助动物减少唾液分泌,降低窒息风险。
实验动物在麻醉期体温容易下降,麻醉和苏醒期应注意对动物进行保温。在寒冷冬季做慢性实验时,麻醉剂在注射前要加热至动物体温水平。
麻醉结束后,应将动物安置在安静、干净的环境中等待动物苏醒。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护理观察,直至动物苏醒。苏醒期要定期帮助实验动物进行肌肉运动或翻动动物侧卧位置,防止血液潴留。
9.5慎用部分麻醉剂
由于以下原因,在进行动物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应慎重选择部分麻醉剂。
(1)麻醉剂对实验动物副作用大,如三溴乙醇可引发CD-1、OF-1、NMR1、ICR、NCR(nu/nu)、蒙古沙鼠、SD 大鼠的腹膜炎、腹肌坏死、纤维素性脾浆膜炎、内脏黏连甚至死亡。水合氯醛可能会导致动物呼吸抑制、溶血、血尿、造成肝肾损伤。
(2)部分麻醉剂对实验动物仅为镇静作用,无止痛作用,达不到动物实验伦理要求。
(3)由于药品管制原因,无法采购或无法出具采购渠道的麻醉剂。
(4)慎用麻醉剂名录见附录7(表11)。
参考资料:
1. Guidance document on the recognition, assessment, and use of clinical signs as humane endpoints for experimental animals used in safety avaluation [M]. OECD,
V/JM/MONO(2000)7.
2. Veterinary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Fourth Edition[M].Blackwell Publishing Professional,2007.
3. Clinical Laboratory Animal Medicine[M].Welly Blackwell, 4 th edition.
4. Paul Flecknell, Laboratory Animal Anaesthesia ,Fourth Edition[M].Academic Press an imprint of Elsev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