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新利体育

建党100周年之红色保密史(八):他是最年长的中共一大代表,一件毛衣见证他与亲友的患难真情

发布时间:2021-06-01 浏览次数:874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有一件“充满故事”的毛衣。虽然它的样式极为普通,毛线也已泛黄,但从毛衣细密的针脚以及整洁程度,能看出制衣者的精心和穿衣者的珍惜。事实上,这件毛衣见证了艰苦的革命岁月,凝结着一段血浓于水的父女亲情和一段患难与共的同志友情。

图片


这件毛衣的第一任主人,是最年长的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何叔衡。


建党初期立殊勋


何叔衡,家谱名启璿,1876年5月27日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杓子冲的一个农民家庭。


虽长在乡间,但自幼聪颖的何叔衡饱读诗书,26岁即考上秀才。不过一身正气的他拒绝与腐朽黑暗的清政府为伍,毅然回乡种地兼在私塾任教。辛亥革命爆发后,求知若渴的他在37岁那年前往长沙求学。在湖南公立第一范学校他充分接受革命思想洗礼,并与小自己17岁的毛泽东结为挚友,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位于宁乡县杓子冲的何叔衡故居

1921年6月,已是湖南省通俗教育馆馆长的何叔衡被反动军阀以“宣传过激言论”罪名撤职,但他毫不沮丧。因为,踌躇满志的他即将踏上新的征程:6月29日傍晚,何叔衡和毛泽东一同踏上轮船,秘密前往上海,出席中共一大。稍知内情的谢觉哉在日记上写道:“午后6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OOOOO之招。”日记中这5个圈,代表“共产主义者”5个字,以为保密。


中共一大结束后,何叔衡回到湖南,秘密建立党的地方组织。为掩护活动,他们创办了被后人誉为“湖南革命策源地”的湖南自修大学。大学为党培育了许多革命干部,有力推动了湖南革命运动发展,何叔衡也因此赢得了“湖南省党的老母鸡”之“美称”。

毛泽东、何叔衡组建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


血雨腥风严守密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何叔衡奉命赴莫斯科学习,并参加了中共六大。1930年7月,何叔衡由苏联经东北回到上海,任秘密救助遇难同志的全国互济会负责人。此时,他的两个女儿何实山、何实嗣也在上海为党从事地下印刷工作。父女三人在敌人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国革命事业携手奋斗,虽艰难却温馨。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印刷厂遭到破坏,何实山、何实嗣及其丈夫杜延庆三人被捕。正当何叔衡心急如焚,思谋如何设法营救女儿女婿时,报纸上的一条消息更令他如雷击顶——何实山的丈夫,中共湘东南特委书记夏尺冰遭叛徒出卖,被湖南军阀残忍杀害。

反动派得知夏尺冰的岳父是何叔衡,对他严刑拷打。但夏尺冰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关于共产党的信息


巨大的打击并不能动摇何叔衡一家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何实山、何实嗣、杜延庆出狱后,何叔衡以慈父之心教育安慰女儿女婿。一家人化悲痛为力量,再次坚强地踏上革命征程。


1931年8月后,上海斗争环境愈发险恶,党中央安排何叔衡转移到苏区。临行前,何实山为父亲赶织了一件毛衣,何叔衡留给她一只刻有“衡”字的戒指。告别之际,何叔衡叮嘱家人:“既要随时准备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也要尽可能避敌锋芒,坚决不做不必要的牺牲。”女儿们忍住离别的悲痛,频频点头,嘱托父亲行程艰难,千万注意安全。谁也没想到,这次告别竟成永诀,这些物品都成了父女永别的纪念物。


血洒长汀铸忠魂


1931年秋,何叔衡来到中央根据地瑞金,并在其后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接着又被任命为中央政府工农监察部部长、内务部代理部长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虽工作繁忙,但他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任劳任怨、不辞艰苦,成为有口皆碑的“苏区包公”“红色管家”。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长征。何叔衡、瞿秋白、陈毅、项英等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斗争。送别战友林伯渠时,何叔衡拿出女儿织就的宝贵毛衣,交给林伯渠,让他在长征路上挡风御寒。


1935年1月,何叔衡和瞿秋白等根据党中央安排,从瑞金附近出发转移至闽西,前往白区从事地下工作。当他们于2月24日到达福建上杭县时,被敌人发现。仓促应战间,何叔衡身负重伤,只能由战友们以担架抬行。为了不连累战友,年近花甲的他在路过一处悬崖时纵身跳下,实践了自己“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铿锵誓言,时年59岁。


而这件见证历史的毛衣,则由林伯渠精心保管,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国家博物馆的重要展品,向人们讲述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和共产党人的患难真情。


2009年,何叔衡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图片

(转载自《保密观》)


电话:0512-65112425 传真:0512-65221078

信箱:18新利体育 191信箱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十梓街1号 邮编:215006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22 18新利体育 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