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新利体育

【举案说法】不容侥幸!且看泄密事件的“墨菲定律”

发布时间:2022-06-06 浏览次数:704

    爱德华·A·墨菲是美国某空军基地的工程师。一次,他和同事在试验中,因仪器失灵发生事故。事后墨菲发现,原来是测量仪表被一名技术人员装反了。由此,他总结出规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这便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而对于“非十分不可”的保密工作来说,“墨菲定律”格外适用。它揭示着:如果存在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即使此种行为造成泄密的可能性极小,也必然会导致泄密事件的发生。我们不妨来看看以下5个案例。


典型案例

    案例1:2020年12月,某单位负责人韩某参加培训,需撰写学习心得并将之发送至互联网邮箱。写作时,韩某认为学习心得不用于公开发表,便擅自引用了培训班发放的涉密学习资料内容。随后,他用微信将文件传给秘书包某,让包某代发至邮箱。2021年1月韩某履新,接任者秘书张某需要撰写文稿,包某遂将微信中留存的韩某的学习心得提供给其参考。张某引用韩某文稿中的涉密内容写成一篇文章,并刊登在该单位网站上,造成严重泄密。

    案例2:2009年,某单位工作人员赵某在承担涉密专项工作期间,因妻子身体不适需要照顾,将正在撰写的涉密文稿及资料拷至U盘,在家中未联网的计算机上进行处理。事后,赵某认为该计算机并不联网,有关资料尚属安全,故未及时清理。几年后,赵某的孩子需要上网学习,其妻将家中的计算机联网,造成该计算机被控制,存储在其中的涉密文件资料被窃。

    案例3:2009年,某单位人员发现一涉密计算机存在故障,送单位信息中心修理。信息中心承办人宋某为该计算机更换硬盘,并将旧硬盘随手放置。几个月后,宋某在整理工作台时,忘记该硬盘来源,遂将硬盘连接在自己使用的互联网计算机上查看。由于该互联网计算机长期被控制,硬盘中的涉密文件资料被窃。

    案例4:2008年,某单位驻外人员戴某在赴任途中,与老友李某见面,共同游览当地的风景名胜、感受风土人情,并拍摄了不少照片。离别前,李某提出将照片拷到戴某携带的涉密U盘上,遂将U盘连接至自己的互联网计算机。殊不知该计算机长期被控制,U盘中的涉密信息被窃。

    案例5:2014年的十一假期前夕,某单位涉密人员王某准备回乡探亲,但领导临时交办其一项重要涉密文稿任务。王某加班加点完成后,为方便修改稿件,将涉密文稿拷贝到自己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中带回老家。随后,因弟弟学习需要使用电脑,王某将笔记本电脑留在家中,并提出让其弟通过电子邮件将上述涉密文稿发给自己,造成泄密。


深刻启示

    通过5起案件,我们不难发现:只要违反保密规定,就在客观上存在泄密的风险;只要客观上存在泄密的风险,那么造成泄密就是迟早会发生的事。为有效克服墨菲定律的“魔咒”,各机关单位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管理。

    1.增强涉密人员防范意识。各机关单位要持之以恒进行保密教育,结合发生的典型案例,把规定讲透彻,把红线画清楚。要让涉密人员充分认识到,防范泄密,必须从最坏的可能性来设想和部署。必须严格执行各项保密规定,确保形成工作闭环。

    2.采取多种管理防控措施。除了常规的物防、技防外,还要重视智能手段在保护国家秘密方面的作用,推动涉密信息系统和涉密载体智能化,推动智能监管、智能提醒等功能落地。

    3.全面彻底开展保密检查。必须主动、及时清理死角、消除隐患,以降低泄密事件发生的概率,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4.加大责任追究处罚力度。对于涉密人员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应当从严把握处理的标准和尺度,同时注意追究其直接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严格依规进行处理,在全单位形成克服松散心理、严格遵守规范的良好氛围。

  

    (转载自保密观)


电话:0512-65112425 传真:0512-65221078

信箱:18新利体育 191信箱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十梓街1号 邮编:215006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22 18新利体育 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