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涉密科研成果做求职敲门砖,他最终自食恶果
郭凌安任职于某军工涉密单位下属A研究所。8年前,他胸怀梦想来到这里攻读研究生,毕业后顺利留所,从事军工项目研究工作。
因此,他很快成为该领域专家,被提拔成了部门主任助理、项目组副负责人、副主管设计师,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一意孤行换来的并非预想的职位,接连碰壁的同时,他和同事们的关系也每况愈下,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他越想越气:“自己辛辛苦苦换来的成果怎么就不能为我所用?涉密又如何,不过是当个敲门砖,又不是卖给间谍,我热爱单位,可谁又热爱我?”想到这里,郭凌安如释重负,再次秘密策划离职方案。
第二天,郭凌安一反常态,一边主动与同事们寒暄,一边四处搜寻自己参与过的重大军事涉密项目材料,并找借口借阅已经集中归档的文件,遮挡密标进行翻印;计算机里的电子文档,也通过隐去数据指标或用字母替代敏感关键词的形式打印出来。看着厚厚的一摞“个人成果”,郭凌安这回胸有成竹。
2019年5月的一天,A研究所人力资源处接到举报,S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布了录用郭凌安的公示,同时,也有所内职工反映郭凌安近期收集重大军事涉密项目材料的异常情况。A研究所随即组织力量对郭凌安展开调查,并将相关情况报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安全机关。
1.常抓狠抓保密宣传教育
2.加强单位保密管理力度
3.强化涉密人员监督管理
事后来看,郭凌安一案早已显露迹象,如果提前加以引导,或许能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这也暴露出有些机关单位对涉密人员的保密监督管理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力。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及时了解涉密人员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如发现倾向性问题,应立即向本单位保密部门报告,防患于未然。
(转载自保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