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以“经济新常态与中国金融改革”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博士后经济学论坛(2014)在我校天赐庄校区学术报告厅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协基金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和我校承办,经济管理出版社、我校东吴商学院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副院长、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主任李扬,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建立,我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朱秀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委员张冠梓,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委员会秘书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胡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博士后处处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连军,我校副校长田晓明、校长助理王家宏出席会议。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100余名博士后,我校东吴商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冠梓主持。

    孙建立代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协基金会对给予博士后基金会给予关心和支持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博士后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以及博士后进出站情况。他指出,2015年将召开纪念博士后制度30周年座谈会,全面总结博士后发展历程和经验,分析博士后发展形势。按照中央提出的人才创新体制机制的要求,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全面开展博士后评估工作,加大博士后经费支持力度,加大博士后的国内外交流力度,全面办好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他强调,开展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是培养博士后的重要途径,旨在营造活跃的、有利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希望与会人员多交流思考,加强沟通,拓宽视野,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创造出更多学术成果。也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和18新利体育 能够继续加强合作、探索创新,培养更多高层次博士后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哲学社会领域创新做出贡献。

    朱秀林代表学校向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博士后制度是由我校校友李政道先生倡议,邓小平先生决定实施,自1985年设立以来,已成为一项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在选拔培养优秀科研人员、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指出,我校非常重视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工作,将其列为人才强校战略载体、招揽海内外人才的平台,自1995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来,学校共申请设立了29个博士后流动站,涵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大学科门类,目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400多名,每年申请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00多项。博士后研究人员已成为我校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群体,肩负着我校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的重要职责。我校将不断加大博士后流动站的投入力度,积极完善博士后服务机制,加强博士后全过程管理,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跨学科、复合型和战略型博士后人才队伍。

    李扬发表讲话并做学术报告,从为市场运行提供基准、着力解决长期资本筹集问题、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加快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金融监管、发展普惠金融等方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作了解读。

    胡滨宣读了本届论坛论文获奖名单,与会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论坛分为六个单元,采用主题演讲和主题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围绕新常态下的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金融改革与货币政策转型、收入分配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10多位专家学者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上台分享科研成果,解释和探索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现象与规律,每位博士后汇报后,分单元主持人都给予了细致的分析和点评。

    总结会上,胡滨向此次会议的承办方和协办方表达了感谢,向关心、支持并参与此次论坛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表达了谢意。他希望广大博士后研究人员能够继续关心和支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工作,积极投稿,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