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匠人,传承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气,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是一种一丝不苟的责任,是一种爱岗敬业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执着。
为了发扬传统工匠精神,讲好匠人故事,致敬身边匠人,2020年7月20日-8月10日,18新利体育 金螳螂建筑学院“寻匠人,致匠心”实践团队成员返回自己家乡,通过实地走访、访谈调研等形式寻找身边的工匠精神,弘扬家乡文化,学习工匠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青年人建设国家的热情与信心。
本次活动主要以两种方式为主,其一,进行实地采访,采访匠人的制作方式、制作过程、制作成品本身的经历等;询问身边老一辈人,听他们讲一段旧时的工匠故事,进行拍摄或制作小视频等。其二,亲手制作,向匠人学习,传承匠心品质,体验生活乐趣,拍摄视频及照片,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心得。
在采访手艺传承人中寻找工匠精神
询问身边老一辈人,听他们讲一段旧时的工匠故事,或者采访身边的工匠,学习他们的精神。实践队员唐卉哲了解到自己家乡是紫砂的盛产地,便对这一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工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听到这自古至今一直被文人雅客把玩,爱不离手的物件就在自己身边时,她便决定一探究竟。
通过熟人介绍,她找到了一位紫砂手艺人,师从江氏流派,家族中也多为紫砂工艺大师。实践队员采用访谈的实践形式,通过采访手艺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了解到紫砂手艺人在紫砂器上凝聚的心血,无论是手法、原料的质量、烧制的火候亦或者是周围的环境,乃至作画题字,都是精益求精,一步错则步步错,一步不到位则终不成器。在采访过程中,手工艺人向她介绍,这种工艺以手工拍打泥片、拼镶组合成型为特色,传承着人类长达万年的手工制陶工艺,并催生出了丰富多彩而又独特的紫砂文化。她了解到“紫砂”便是一种产生和发展于她家乡的手工制陶工艺,亦是水、火士的艺术。
在采访了匠人以后,她还是想了解紫砂中的人文,于是前往宜兴市紫砂博物馆参观,由于有先前采访的基础,她也懂得了许多紫砂工艺的知识,在博物馆中她不但了解到紫砂在古代发展的历史,更是能够从对比中寻到现代手艺的精和不忘初心。
自从了解到这一悠久的工艺,她也忍不住想亲自尝试,于是拜访一名年轻的制壶手艺人,通过观看学习到制壶过程,亲自尝试,在制作过程中队员询问了年轻的匠人作为新一代的传承者的感想,在谈论到紫砂的制作流程、现代紫砂和传统紫砂的意义所在以及紫砂壶的传承与创新问题时,年轻的匠人不禁唏嘘,他表示,也许这种工艺已经无人问津,也许紫砂器已经被时代淘汰,但紫砂器这传承千年的工艺不仅是五千年华夏文化的载体,更是手艺人工匠精神所在。在枯燥中琢磨,怀揣初心,默默无闻,或许这就是平凡人的伟大。
询问身边老一辈人,听他们讲一段旧时的工匠故事,或者采访身边的工匠,学习他们的精神。实践队员唐卉哲了解到自己家乡是紫砂的盛产地,便对这一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工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听到这自古至今一直被文人雅客把玩,爱不离手的物件就在自己身边时,她便决定一探究竟。
通过熟人介绍,她找到了一位紫砂手艺人,师从江氏流派,家族中也多为紫砂工艺大师。实践队员采用访谈的实践形式,通过采访手艺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了解到紫砂手艺人在紫砂器上凝聚的心血,无论是手法、原料的质量、烧制的火候亦或者是周围的环境,乃至作画题字,都是精益求精,一步错则步步错,一步不到位则终不成器。在采访过程中,手工艺人向她介绍,这种工艺以手工拍打泥片、拼镶组合成型为特色,传承着人类长达万年的手工制陶工艺,并催生出了丰富多彩而又独特的紫砂文化。她了解到“紫砂”便是一种产生和发展于她家乡的手工制陶工艺,亦是水、火士的艺术。
在采访了匠人以后,她还是想了解紫砂中的人文,于是前往宜兴市紫砂博物馆参观,由于有先前采访的基础,她也懂得了许多紫砂工艺的知识,在博物馆中她不但了解到紫砂在古代发展的历史,更是能够从对比中寻到现代手艺的精和不忘初心。
自从了解到这一悠久的工艺,她也忍不住想亲自尝试,于是拜访一名年轻的制壶手艺人,通过观看学习到制壶过程,亲自尝试,在制作过程中队员询问了年轻的匠人作为新一代的传承者的感想,在谈论到紫砂的制作流程、现代紫砂和传统紫砂的意义所在以及紫砂壶的传承与创新问题时,年轻的匠人不禁唏嘘,他表示,也许这种工艺已经无人问津,也许紫砂器已经被时代淘汰,但紫砂器这传承千年的工艺不仅是五千年华夏文化的载体,更是手艺人工匠精神所在。在枯燥中琢磨,怀揣初心,默默无闻,或许这就是平凡人的伟大。
同学参与制作
另一位队员则是跟随非遗传承人走进了另一手艺——蜡染,来到了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的蜡染博物馆,为了让她有初步的了解和更快的认知,传承人带领她参观并讲解了展品和蜡染的历史,走近蜡染。在初步了解我国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之后,传承人带着她去到安顺市图书馆查阅蜡染相关的资料,并让她旁听布依族的匠人和老师交流各自的作品,随着他们的交谈她也真正地渐渐明白了蜡染。队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亲手制作蜡染,在自己的作品上她也真正地理解了匠人的匠心,不仅仅是忍受默默无闻的钻研精神,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一种承载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在这短短的两周里队员了解到蜡染的历史、品味到蜡染的文化,从心底被这种生动的艺术深深的打动,也许这就是工匠精神,用自己的默默无闻换得他人的会心一笑。
在亲身实践之中寻找工匠精神
通过对匠人的观察或者匠人们的亲自指导,学习相关技艺,并亲自实践尝试,通过这种方式,切身感受并弘扬工匠精神。实践团队成员认为建筑工地向来都不缺少匠人,每一个建筑工人,都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匠人。
木匠可谓是从古至今一直传承,榫卯、斗拱都是木匠钻研出来五千年的智慧结晶,跟随木匠学习时,他学会了测算、龙骨安装、施工平台搭建、框架的制作、木制品表面包装以及木工产品表面细节的修复,木匠师傅告诉他,许多技艺、手法乃至工具都是从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在木匠身上他找到了那种不忘初心的工匠精神,一种一脉相承的民族情怀。跟随钢筋师傅学习的时候,钢筋工程量清单核对、图纸会审、正确理解抗震设防、编制钢筋工程所需钢材和机械、困扎钢筋、质量检验是每日的必修课程,从老工匠那里了解到,一个楼的坚固程度与钢筋师傅的手法密不可分,老工匠的手法粗中有细,以良心筑精品,在这里他找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寻访匠人及他们的作品中寻找工匠精神
通过寻找身边的匠人以及他们的作品,观察他们的制作过程,以拍照、录视频的形式为他们点赞。
队员在加入实践活动后开始分别在博物馆、展览馆等地寻找匠人和作品,在哈尔滨木雕艺术馆中木雕工艺让队员不禁感叹大国工匠的伟大,小小的木雕自始至终都包含工匠精神,从选材开始,无论是以形选材还是以木定性,都是匠人精益求精万里挑一的做法,在选材上就需要斟酌、推敲。再说雕刻,各类工具炉火纯青,雕刻手法出神入化,圆雕、浮雕、镂雕游刃有余,这就是大国工匠。再到表现,以意定形,以形生意,仙鹤、盘龙、凤凰,梅花、翠竹、荷花,不言而喻。木雕中的每一痕,每一纹都是匠心。
“华夏从来多匠人,情怀悠悠默无闻。春秋梓庆削钟鐻,簨业兽形工鬼神。”这首诗精确描绘了中国传统手工艺者技艺的高超与无私的奉献。“寻匠人,致匠心”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走进家乡的大街小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精神,提高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宣传匠心精神,进一步营造更加浓厚的社会文化保护氛围,在此氛围中不断学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