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下午,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建筑系博士生导师、热带技术实验室主任,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认证专家刘少瑜教授做客我院ACG学术讲堂第四十九讲,主讲了《热带气候适应性建筑实验篇:新加坡国立大学零能耗建筑》讲座。此次讲座由我院建筑系赵秀玲老师主持,建筑系夏正伟、刘志宏及刘韩昕老师与各专业同学近百人参加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刘少瑜老师幽默地先从自身的近几日的穿着讲起,由此引入了新加坡气候与苏州气候的不同。新加坡地处热带,气候湿热。由于地区云量稀少,甚至能够比赤道附近地区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能辐射,为新加坡建造太阳能式建筑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简单介绍完新加坡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后,刘教授开始步入主题,为同学们讲解起了本次的主角——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四号楼。它是一座零能耗式建筑,比之传统的低能耗建筑,它真正意义上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刘少瑜教授从六个方面给同学们讲解了四号楼与传统的建筑不同的地方,分别是Building Form,Biophilic Design,Water,Wellness,Hybrid Cooling,Energy Generation。其中,刘少瑜教授讲到在设计四号楼之初,建筑师就致力于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性化的角度去探索零能耗建筑的可能性,比如顶层屋顶的雨水可以形成底层的水景,半透明的隔断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木质的材料也是为了去亲近自然环境。在零能耗方面,刘少瑜教授介绍到,四号楼屋顶是由1300多平方米的太阳能板构成,而这足够为整栋建筑提供所需的电能。另外,屋顶的雨水可以用作灌溉及卫生用水,采用了自然风与人工风混合制冷的形式,满足人的舒适度。在整栋建筑内,有两百万个感应探头检测着室内的各种环境因素。在刘少瑜教授诙谐有趣的讲解中,这栋热带的零能耗建筑全面展示在了同学们眼前。
讲座最后,赵秀玲老师向同学们引申了关于低耗能、零耗能、甚至正耗能建筑的区别,随后刘少瑜教授又分别为几名提问的同学进行了逐一细致的解答。经过这场近两小时的讲座,现场师生们对零能耗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